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耗散系統(英語:dissipative system)是指遠離熱力學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此系統和外環境交換能量、物質和熵而繼續維持平衡,對這種結構的研究,解釋了自然界許多以前無法解釋的現象。
耗散結構一詞由比利時物理學家、化學家伊里亞·普里高津發明。普里高津創立了耗散結構理論,研究一個系統從混沌無序向有序轉化的機理、條件和規律的科學,他為此曾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
耗散結構的特點是自發對稱性破缺(各向異性)以及複雜,甚至混沌的結構。普里高津考慮的耗散結構有其動態的機制,因此可以視為熱力學上的穩態,有時也可以用適當的非平衡熱力學中的極值定理來描述。
以前的物理理論認為,只有能量最低時,系統最穩定,否則系統將消耗能量,產生熵,而使系統不穩定。耗散結構理論認為在高能量的情況下,開放系統也可以維持穩定。例如生物體,以前按照熱力學定律,是一種極不穩定的結構,不斷地產生熵而應自行解體,但實際是反而能不斷自我完善。其實生物體是一種開放結構,不斷從環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質,而向環境放出熵,因而能以破壞環境的方式保持自身系統的穩定。城市也是一種耗散結構。
牛頓的萬有引力描述的是無始無終按規律運行的美好世界,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的是一切終將走向滅亡的熱寂,相較之下,耗散結構描述在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中「生」的機制,但其先決假定條件是存在提供能量、物質,並且可以交換熵的外環境。
一開放系統的熵變化可以表示如下:
熵變化可以分解為系統內()及系統外的(,和環境交換的熵)。
在封閉系統中系統無法和環境交換熵,因此(),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等號成立時表示平衡),因此。
不過在開放系統中,系統可以和環境交換熵,因此可以形成一個穩態的結構,假設總熵不變,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因此可得
在系統及控制理論中,耗散系統是滿足「耗散不等式」的動力系統,假設其狀態、輸入及輸出分別為、及。
假設一個函數,其針對任何輸入及初始狀態 ,在任意有限時間內的積分都為有限值,將此函數稱為供應率函數,則一個系統為耗散系統的條件是存在一個連續的非負函數(稱為儲存函數),使得針對任意輸入及初始狀態 ,以下的不等式(耗散不等式)都成立:
耗散系統的耗散不等式也可以表示為以下的形式:
物理的解釋可將視為是系統的能量,而是單位時間輸入系統的能量。
此表示方式和李雅普諾夫穩定性有很強的關係,在系統有特定可控制性及可觀察性的條件時,儲存函數可以作為李雅普諾夫函數。
簡單來說,耗散理論可以用來設計線性及非線性系統的回授控制。耗散系統理論是由V.M. Popov、J.C. Willems、D.J. Hill 及P. Moylan等學者提出。對於線性非時變系統,耗散系統即為正實轉移函數,而且Kalman–Yakubovich–Popov引理可以聯繫正實系統的相空間及頻域相關特性。由於耗散理論在應用上的重要性.其仍為系統及控制研究的熱門領域之一。
量子力學及其他以哈密頓力學為基礎的經典動態系統,具有時間可逆轉性,其本質無法描述耗散系統。理論上可以將系統進行弱耦合,以諧振子為例,可以將許多處於熱平衡,但頻率各自不同的諧振子視為一個整體,整體有很寬的頻譜,記錄整體平均的情形。會得到一個主方程,是林德布拉德方程(Lindblad equation)的特例,而林德布拉德方程可視為劉維爾定理的量子力學版本[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