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NRO),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是美國的16個情報機構之一,隸屬於國防部;負責為美國政府設計、組裝並發射偵察衛星。[2] 並協調、收集和分析從中央情報局以及軍事機構的航天飛機、衛星收集到的情報。[3] 該機構得到國家偵察計劃(外國情報收集計劃的一部分)的撥款。
美國國家偵察局 | |
機構概要 | |
---|---|
成立時間 | 1961 |
機構類型 | 情報機構 |
機構駐地 | 維吉尼亞州 |
格言 | Supra Et Ultra |
僱員數目 | 大約三千人[1] |
年度預算額 | 機密 |
機構首長 |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 |
上級機構 | 國防部 |
網站 | www.nro.gov |
影像資料 | |
國家偵查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NRO)和相關太空、情報機構密切合作,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中央情報局(CI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美國戰略司令部、海軍研究實驗室等高級機構。負責運作在世界各地的地面站,用於收集並發布來自偵察衛星的情報。
歷史
國家偵查局成立於1961年9月6日,旨在提高國家衛星偵察系統。1958年2月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1號後,在艾森豪威爾支持下成立,當飛行員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駕駛的U-2偵察機在1960年5月1日被擊落後,該機構顯得更加重要。
國家偵查局的第一項照片偵察衛星計劃被成為「日冕」計劃,根據1995年2月的解密資料,「日冕」計劃存在於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儘管首次試飛是在1959年2月。「日冕計劃」的衛星所釋放的攝影太空艙(有時用多個)由軍方的飛船來校正。最成功的一次,對發現者13號的校正於1960年8月12日進行。第一張來自太空的圖片在六天之後問世,分辨度達8米,後來被改善至2米。一張照片平均能顯示大約16到190千米的範圍。日冕的最後一次任務(第145次)在1972年5月25日進行。此項任務的最後一張照片拍攝於1972年5月31日。
從1962年5月到1964年8月,國家偵查局主持了Argon計劃中的12次地圖繪製任務,但只有7次成功。[來源請求] 1963年,國家偵查局開始用更高的分辨率進行Lanyard計劃中的地圖繪製部分。[來源請求]
國家偵查局1972年之後的任務仍然是機密,之前計劃的剩餘部分也不再為公眾所知曉。國防部副部長在中央情報局局長的建議下於1992年9月18日證實了國家偵查局的存在。[4]
1995年,一篇《華盛頓郵報》文章指出,在中情局、五角大樓和國會不知情的情況下,國家偵查局秘密保留了10億至17億美元的未盡專款。中情局接到投訴,國國家偵查局在一年前從秘密預算中拿出私留3億美元在維吉尼亞州的尚蒂伊建造一個新的總部,因此介入國家偵查局的預算調查。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建築許可中的藍圖則泄露了國家偵查局秘密新總部的情況。在九一一後該藍圖便被列為機密。國家偵查局挪用資金被證實。發起這項調查的前中情局首席律師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Smith)表示:「我們的調查顯示,國家偵查局數量驚人的『私房錢』已經積蓄多年了。」[5]
1999年,國家偵查局和波音公司開始着手名為「Future Imagery Architecture」的項目,即開發新一代的成像衛星。紐約時報在2007年11月11日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指出:根據國家偵查局的記錄,自2002年開始該項目進度就遠遠落後於計劃,並可能超出預算20至30億美元。美國政府開始施壓,提出應努力完成該項目。但兩年之後,因新增的評審小組和數十億美元的額外開銷,該計劃被迫中止。紐約時報報道:「也許50年來最引人矚目和最昂貴的失敗就是美國的間諜衛星項目」 [6]
2008年1月,美國政府宣布,國家偵查局局的一顆偵察衛星將在數月後無法挽回地墜入大氣層。 衛星觀測愛好者們稱這顆衛星可能是洛克希德馬丁製造的USA-193,在2006年12月進入軌道後不久就失效了。[7] 2008年2月14日,五角大樓稱與其任衛星墜入大氣層,不如用海軍巡洋艦的導彈將其擊落。[8] 此次擊落行動最終在2008年2月21日進行。[9]
組織
國家偵查局是國防部的一部分,局長由國防部長在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同意下任命,不需要國會的許可。按照慣例,該職位由空軍副部長或部長助理來擔任, 但Donald Kerr在2005年7月被任命為國家偵查局局長是個例外。國家偵查局的員工來自中情局、國安局、軍隊和民間國防承包商。
國家偵查局局由下列機構組成:信號情報處、通訊處、圖像情報處和技術處。[10]
「戰略遊戲部門」
2002年,一本安全會議的宣傳手冊中提到,國家偵查局有個「戰略遊戲部門」,由John Fulton負責訓練中情局的工作人員。[11]
太空載具
圖像早期以光學照相膠捲容器穿過大氣層回地面收回,後期改電子鏡頭(CCD)拍攝,電波傳輸到地面控制站(GEOINT imaging)
- KH-5—Argon(1961年-1962年)
- KH-6—Lanyard(1963年)
- KH-4—Gambit(1963年-1967年)
- KH-8—Gambit(1966年-1984年)
- KH-9—Hexagon 和 Big Bird(1971年-1986年)
- KH-10—Dorian(已停止)
- KH-11—Crystal 和 Kennan(1976年-1988年)
- KH-12—Ikon 和 Improved Crystal(1990年-?)
- KH-13—(1999年-?)
- Samos— 成像衛星(1960年-1962年)
- Poppy (satellite)— (1960年-1961年)
- Jumpseat(1971-1983)
- Trumpet(1994-1997)
- Lacrosse/Onyx— 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1988年-)
- TOPAZ (1–5) and TOPAZ Block 2[12]
- Samos-F – SIGINT (1962–1971)
- Poppy– ELINT (1962–1971)和 (1960–1961)
- Jumpseat (satellite) (1971–1983)和Trumpet (satellite) (1994–2008)
- Canyon(1968-1977), Vortex (satellite)(1978–1989)和 Mercury (satellite)(1994-1998)
- Rhyolite/Aquacade (1970–1978), Magnum (satellite)(1985–1990), and Mentor (satellite)(1995–2010)
- Orion (satellite) (High Altitude,高軌道)[12]
- NEMESIS (High Altitude,高軌道)[12]
- RAVEN (High Altitude)[12]
- Naval Ocean Surveillance System (Low Altitude,低軌道)[12]
- SIGINT High Altitude Replenishment Program (高解析)
參考資料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