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181野戰炮兵團(英語:181st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總部位於田納西州查特努加市,隸屬於田納西陸軍國民警衛隊第30旅級司令部(30th Troop Command),是一支預備役單位。在美國陸軍改制後,第181野戰炮兵團目前實際上只有第1營一個營的建制,所以通常又稱作第181野戰炮兵團1營(1st Battalion, 181st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或簡稱為1-181野戰炮兵營(1-181st FA BN)。該單位目前主要武器裝備為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1],是陸軍國民警衛隊中首個裝備該武器的單位[2]。
第181野戰炮兵團的單位口號為「先發制人」(Hit'em First[3]),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曾經多次轉入現役參戰。在解放科威特戰役中,其所在的第196野戰炮兵旅是僅有的兩支實際參與作戰的陸軍國民警衛隊單位之一[4]。
歷史
第181野戰炮兵團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16年7月1日成立、正式組建於次年5月的田納西國民警衛隊第1獨立騎兵營,共有A、B、C、D四個連[3]。該營於1917年8月5日轉入現役,同年9月14日該營的A、B、C連被改編為第114機關槍營並隸屬於第30師;D連則改編為同屬該師的第105迫擊炮連[3]。他們各自都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和百日攻勢等戰役[3]。戰爭結束後,第114機關槍營和第105迫擊炮連於1919年4月10日在佐治亞州的奧格爾索普堡宣告解散[3]。1921年,該單位重組為第109騎兵營,營部位於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市,隸屬於第23騎兵師[3]。1926年,營部移往該州首府納什維爾,1936年,營部再度移回查塔努加[3]。
1940年10月1日,第109騎兵營改編為第181野戰炮兵團,不再隸屬於第23騎兵師[3]。1943年3月1日,第1營改編為第181野戰炮兵營,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的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呂宋島、南菲律賓等戰役[3]。戰後,於1945年12月21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斯通曼軍營解散[3]。1946年11月14日,再度重組並隸屬於第30步兵師[3]。1954年10月27日,改編為第181裝甲炮兵營,隸屬於第30裝甲師[3]。1959年3月1日,再度重組為第181野戰炮兵團,麾下僅有第1榴彈炮營一個營,1963年,重編為第1營和第2營。 1968年,再度改組為一個營[3]。 1989年6月1日,團級單位在改制後的美國陸軍僅作為象徵形式存在,第181野戰炮兵團也因此根據新的美國陸軍團級單位系統進行編制隸屬方面的改組[3]。1991年2月,第181野戰炮兵團第1營作為第18空降軍第196野戰炮兵旅的三個營之一,參與了解放科威特戰役[5]。此後,該營的一部分還參與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6][1]。目前,第181野戰炮兵團第1營隸屬於第30步兵師的後身之一——第30旅級司令部[7]。
編制
第181野戰炮兵團目前只有第1營一個營的建制,總部位于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國民警衛隊軍火庫,其下轄營部(HHB)、A、B、前線支援(FSC)四個連[8]。
榮譽
菲律賓總統部隊嘉許獎[3] |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