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龢爵士,CMG(英語:Sir Robert Hormus Kotewall;1880年—1949年5月23日),巴斯華人混血兒,前香港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華人太平紳士,對香港教育及文化事業貢獻不少,當年與何東、伍才、羅文錦和曹善允等是為上流社會成員,在香港社會地位超然。
經歷
- 於拔萃男書院及皇仁書院畢業,任警務處文員。
- 1913年,任裁判司署首席文案
- 第一位華人官守太平局紳
- 1916年,37歲,離開港府。
- 1916年創辦旭和洋行,開拓留聲機出入口貿易,任和聲唱片公司總經理。
- 1921年撰寫英語話劇《鑒叔》(Uncle Kim)。
- 1925年,省港大罷工,羅旭龢竭力斡旋粵港政府之間,反對武力解決罷工風潮。
- 1926年,獲委任為定例局議員,1927年元日起就任。
- 1927年,獲英國頒發CMG勳銜、獲香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 羅旭龢提倡樓宇分層繳納差餉
- 1933年,促成粵劇男女同台演出
- 1934年6月籌辦首屆全港校際運動會
- 1936年,獲委任為議政局議員。
- 1938年,獲英皇喬治六世授予爵士榮銜。
生平
羅旭龢生於香港,是香港歐亞混血兒,祖上從商,但家世並不顯赫。羅旭龢年少時肄業於皇仁書院及拔萃男書院兩所西式書院,又延請老師宿儒講授國學,西學中學兼修。事實上羅旭龢年方十六已經嶄露頭角,獲警隊聘為四等文員。羅旭龢入職之初,警署同僚以其年幼,相率以孩童待之;及後見羅旭龢辦事頭頭是道,能力不讓成人,於是莫不肅然起敬。
在警隊工作多年之後,羅旭龢的才華為上級賞識,破格升任裁判署首席文案。羅旭龢以中學學歷處理地方法院文書,居然遊刃有餘,工作水平堪比法學專才。未幾羅旭龢獲政府委任為官守太平紳士,以期委以更大重任。果然不出兩年,羅旭龢再次獲破格擢升為布政司署首席文案。羅旭龢所草擬政府預算,條理分明,細緻精密,深得英國殖民地大臣讚許。羅旭龢在香港政府中扶搖直上,但他毅然於布政司署任內急流勇退,轉往商界發展。[1]
羅旭龢離開政府之後,香港和聲唱片公司率先聘他為總理;華人置業、香港電話,香港雪廠等也委任他為董事;至於請羅旭龢當顧問的公司則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油蔴地小輪、中華汽車及九龍汽車等。從這時候到1940年,羅旭龢一直以政府的華人代表的身份,作為中英及官民之間的橋樑。
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羅旭龢協助政府維持治安,又到廣州斡旋,最終使粵港恢復交通。罷工平息之後,香港元氣大傷,羅旭龢代表香港市民向英國政府商借三千萬元解困,並在商議此事的會議上痛陳利害。羅旭龢這篇演詞獲得在場的官紳一致讚許,民間遂稱之為「三千萬元代價之演說」,又稱羅旭龢之舌為「銀舌」。
到了1930年代,香港受經濟大蕭條影響,民生日苦。羅旭龢於是向政府提出減收差餉的請求。最終政府同意取消以前全幢樓宇繳納差餉的規定,改為每層樓獨立徵收;小業主能夠紓解困難。[2]
香港淪陷時期
1942年香港日佔時期,香港佔領地政府為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佔領地總督磯谷廉介成立「兩華會」,[3]當中的「華民代表會」由羅旭龢出任主席,為日本佔領地政府提供華人政務的意見,協助日軍管治香港。1945年8月香港重光,翌年楊慕琦返回香港並於5月續任港督,羅旭龢便提交長66頁的報告解釋其在日佔時期擔當華人代表的前因後果,但其論述不獲英國政府接納。在戰時曾經與日軍合作的華人,雖然於戰後普遍獲得香港政府的寬大處理,羅旭龢亦未有被追究其叛國(叛逆英國)行為,但被港府列入黑名單,終身永不錄用,不得再出任任何公職,他同時也被列入中華民國廣東省政府追緝的漢奸之一,所以自此甚少出席公開活動。1949年5月羅旭龢病逝。[4]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