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托·伊萬諾維奇·帕察耶夫(俄語:Ви́ктор Ива́нович Паца́ев,羅馬化:Viktor Ivanovich Patsayev,1933年6月19日—1971年6月29日)是一位蘇聯宇航員,是蘇聯第25位宇航員,世界第53位宇航員[1]。他參與了人類首次對接空間站的聯盟11號任務,但在返回時因失壓死亡[2]:207-212。
宇航員生涯
維克托·帕察耶夫於1933年6月19日出生於蘇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克糾賓斯克州阿克糾賓斯克(今屬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克托別州阿克托別)。1950年於加里寧格勒州的高中畢業,然後進入奔薩工業學院[註 1]學習。1955年大學畢業後進入蘇聯中央氣象台工作,期間參與了氣象探空火箭的研發。1958年進入第一實驗設計局(ОКБ-1)工作。1968年5月,他以測試工程師的身份被選拔進入宇航員隊伍。1970年年中,他被選入人類第一個民用空間站禮炮1號的第三批乘組[註 2][註 3][2]:204-205[4][5]。
1971年4月,聯盟10號發射。該任務原計劃與禮炮1號空間站對接並駐留30天,實現人類首次對接空間站的突破,但最終因飛船的對接結構在軟連接時承受了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振動而損壞,最終對接失敗,飛船提前返回地球[2]:205-208。同年6月6日,作為禮炮1號第二批載人任務的聯盟11號發射,乘坐飛船的除測試工程師維克托·帕察耶夫外,還有指令長格奧爾基·多布羅沃爾斯基、飛行工程師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由於此前人員調動,聯盟11號的三位宇航員作為一個完整乘組的訓練時長只有4個月,且三人中只有沃爾科夫此前執行過載人飛船飛行任務[註 4],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圓滿完成了任務。6月7日,聯盟11號飛船在禮炮1號前端對接口成功對接,三名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生活與工作,成為首批進入空間站駐留的人類。在聯盟11號任務中,三名宇航員共飛行了23天,打破了聯盟9號此前創下的18天的紀錄。6月29日,聯盟11號飛船與空間站分離。6月30日凌晨,飛船再入大氣層,但經過黑障區後地面再也沒有和宇航員們取得聯繫。莫斯科時間2時16分,飛船着陸於哈薩克中部卡拉干達州的卡拉扎爾,救援隊伍到達並打開返回艙時發現三名宇航員均已死亡[2]:208-210。
由於蘇聯官方並未及時發布三名宇航員的死因,西方學者一度懷疑事故是與失重有關[6]:245-247。事後調查發現,在聯盟11號的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時[註 5],返回艙內兩個用於通風或壓力平衡的閥門被打開[註 6],造成艙內失壓,三名宇航員可能因漏氣聲發現了異常[註 7],但因艙內氣壓在短時間內降為真空,宇航員還沒來得及自救便陷入昏迷[註 8],隨後均因失壓而犧牲[註 9][2]:210-212[6]:218-234。聯盟11號事故是唯一一次宇航員在太空中死亡的事故[7]。此後蘇聯所有宇航員停訓,禮炮1號的剩餘對接任務被取消,直至燃料耗盡後於1971年10月墜毀。蘇聯在此之後發射了宇宙496號飛船,兩年後發射了聯盟12號載人飛船,其主要任務均為測試艙內宇航服[2]:212-218。
維克托·帕察耶夫與另外兩名乘組成員格奧爾基·多布羅沃爾斯基、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均於犧牲當日被追授蘇聯英雄、列寧勳章,骨灰安放於莫斯科紅場[4][8]。
榮譽與紀念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