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代碼 是2001年7月15日在互聯網上觀察到的一種電腦蠕蟲 。它會攻擊運行微軟IIS Web服務器的計算機。
常用名稱 | 紅色代碼 |
---|---|
技術名稱 | CRv 和 CRvII |
感染系統 | Windows |
發現時間 | 2001年7月15日 |
eEye Digital Security員工Marc Maiffret和Ryan Permeh首先發現和研究了紅色代碼蠕蟲,蠕蟲利用了Riley Hassell發現的漏洞。他們將其命名為「Code Red」,因為Code Red Mountain Dew是他們當時正在喝的飲料[1]。
儘管蠕蟲在7月13日開始散布,2001年7月19日就感染了數量最多的計算機。在這一天,受感染的主機數量達到了359,000台。 [2]
概念
隨IIS的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該蠕蟲使用了一個在微軟安全公告MS01-033[3]中描述的漏洞,而補丁已在一個月前發布。
蠕蟲使用一種常見的漏洞(稱為緩衝區溢出)進行傳播。它使用重複字母'N'的長字符串來溢出緩衝區,從而使蠕蟲執行任意代碼並用蠕蟲感染機器。Kenneth D. Eichman是第一個發現如何阻止它,並被邀請到白宮講解他的發現的人[4]。
蠕蟲的有效載荷包括:
- 篡改受影響的網站以顯示:
HELLO! Welcome to http://www.worm.com! Hacked By Chinese!
- 其他基於月份日的活動:[5]
在掃描易受攻擊的計算機時,蠕蟲不會測試遠程計算機上運行的服務器是否是易受攻擊的IIS版本,甚至無法檢測它是否運行IIS。此時的Apache訪問日誌經常有這樣的條目:
GET /default.ida?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 %u9090%u6858%ucbd3%u7801%u9090%u6858%ucbd3%u7801 %u9090%u6858%ucbd3%u7801%u9090%u9090%u8190%u00c3 %u0003%u8b00%u531b%u53ff%u0078%u0000%u00=a HTTP/1.0
蠕蟲的有效載荷是最後一個'N'後面的字符串。由於緩衝區溢出,易受攻擊的主機將此字符串解釋為計算機指令,傳播蠕蟲。
類似蠕蟲
2001年8月4日,紅色代碼II出現。紅色代碼II是原始紅色代碼蠕蟲的一個變種。儘管它使用相同的注入向量,但它有完全不同的有效載荷。它根據固定的概率分布偽隨機地選擇與被感染機器相同或不同子網上的目標,同時更傾向於位於自己子網內的目標。此外,它使用重複的'X'字符而不是'N'字符模式來使緩衝區溢出。
eEye公司認為,該蠕蟲起源於菲律賓馬卡蒂市,與VBS/Loveletter(又名「ILOVEYOU」)蠕蟲來源相同。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