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綬王紫綬(1626年—卒年不詳),字金章,號蓼航。河南開封府祥符县(今屬開封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崇禎十六年(1643年),河南補行壬午科鄉試,王紫綬中式第五名舉人。明亡仕清,於順治三年(1646年)登丙戌科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江西南贛道。 工詩,有《知咫堂詩集》。
王先謙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 王先谦同时又是经学大师。繼阮元之後輯《續皇清經解》,光绪十四年六月,全书辑刊完成。又繼姚鼐之後編《續古文辭類纂》,王闓運說他“續編《皇清經解》,縱未能抗行芸台(阮元),續編《古文辭類纂》差足以肩惜抱(姚鼐)”。 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王
王無咎王無咎,字藉茅,河南孟津人。清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工书法,尤擅行草。 王無咎,王鐸次子,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侍读学士,官至太常寺卿。 有《青嵘山房诗集》。辑《擬山園帖》十卷,收录其父王鐸書法(順治十六年(1659)拓本)。 父王鐸,明末清初官員、书画家。
王志堅《萬曆野獲編》載王志堅為諸生時,江南織造太監孫隆在杭州大修古跡,有人在湖心亭墻上題詩讚美:「東瀛(孫隆表字)本是古東坡,興復吾杭勝事多。」王志堅在句後續寫兩句譏諷道:「何來諂子盡情嗬,其奈東瀛沒脬何!」 曾祖王三錫,己丑進士、知州、進階朝列大夫。本生祖父王重鼎,按察司知事、累赠刑部员外郎。祖父王
王凱泰王凱泰(1823年—1875年11月20日),初名敦敏,字幼徇、一字幼軒、一字補帆,號補園主人,江蘇寶應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廣東布政使與福建巡撫等職,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文勤。 王凱泰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馆授編修。咸豐十年(1860年),因母喪歸里。太平军犯江北,文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