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芬蘭狼(學名:Canis lupus beothucus)是灰狼的亞種之一,毛色為灰色和白色。原生活在加拿大東岸的紐芬蘭島上,因人類捕殺而在二十世紀初滅絕。
特徵
紐芬蘭白狼是紐芬蘭狼下的毛色白化種,是灰狼的一個亞種,由哈佛大學動物學家Glover Morrill Allen和Thomas Barbour根據僅存的上顎牙齒切片和頭骨標本命名且分類。生活在加拿大紐芬蘭島上,屬於古老狼種,甚至被發現於4000年前的印第安人墓中。
紐芬蘭狼體長約180cm,體重可以達到100磅以上,毛色分為普通的灰色和白色,其中白色的被稱呼為「紐芬蘭白狼(Lupo bianco di Terranova)」。
歷史
紐芬蘭狼的滅絕包含了多種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人類的捕殺令,再加上食物源的減少。
根據牧師William Wilson和地質學家JB Jukes的筆記記錄[2],1834~1839年間,紐芬蘭狼因為襲擊家畜而聲名狼藉,紐芬蘭地方政府於1839年9月14日通過並實施了鼓勵獵殺紐芬蘭狼的懸賞令,並以每頭5英鎊的價格計算。到了1872年,政府將這筆賞金的金額調高到12英鎊,人們大量的參與到反狼運動中,此時當地報社也開始大肆批判紐芬蘭狼[3],並延續到了紐芬蘭狼滅亡為止。人們與報社都宣稱其政府做的是正確的決定,並只要是看到疑似狼的動物都可以開槍擊殺,這導致1872—1930年間紐芬蘭島及周邊地區的狗經常遭到誤殺。殺狼賞金法案直到1963年才被廢除。
而到了20世紀初,因為打狼運動的影響,紐芬蘭狼的數量快速減少。天敵減少後紐芬蘭馴鹿(北美馴鹿)便開始大規模的啃食森林,導致在1915~1925短短十年間裡當地馴鹿的數量急劇下降,從1915年的12萬隻到1925年的5000~6000隻,食物源減少後的紐芬蘭狼崽存活率也隨之快速下降,成年狼死亡率更高,紐芬蘭狼快速走向消亡。
滅絕年份
根據大量20世紀初的資料表明,紐芬蘭狼的滅絕年份實際上並不是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的1911年。根據John E.Maunder刊登於1982年冬天的紐芬蘭當地報紙《魚鷹報》的文章,紐芬蘭狼真正的滅絕日期應該是在1930年[2]左右。
關於1911年滅絕的說法來源於紐芬蘭歷史協會(Newfoundland Natural History Society)於1979年12月2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4],文章中提到了可能為1911年,但最終確定為1925-1930年這段時間滅絕[5]。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