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箕湖,是臺灣嘉義縣竹崎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最東端。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中和村、光華村。[1][2][3][4]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糞箕湖地區尚非一獨立街庄(舊制),其北大半部及南部分別劃入「大湖莊」與「公田莊」,兩者均隸屬於嘉義東堡[1]當時的大湖莊北與樟樹坪莊金獅藔莊科仔林莊為鄰,東與蕃地為鄰,南邊為公田莊,西邊為番仔路莊內埔仔莊。而公田莊的西邊北段及北邊與大湖莊為鄰,東與蕃地為鄰,南邊為草山莊,西南邊一小段與石硦莊為鄰,西邊南段為灣潭仔莊、番仔路莊。[5]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設置二十廳,兩莊均隸屬於嘉義廳[6]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兩莊均編入「番仔路區」,隸屬於嘉義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番仔路區仍隸屬於嘉義廳。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1月24日,嘉義廳嘉義東堡新設一街庄(舊制),稱為「糞箕湖莊」,[7]並編入「鹿蔴產區」。[8]該莊係拆自原大湖莊的東大半部(尖崠仔山以東)及原公田莊的東北部(巃頭坪以北),同時將原公田莊的北部最西端一塊地也併入大湖莊。此時該莊北與金獅藔莊科仔林莊為鄰,東及東南與蕃地為鄰,西南邊為分割後的公田莊,西邊為分割且併入公田莊一小塊地後的大湖莊[1]

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糞箕湖」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嘉義郡竹崎莊(新制街庄)。[9]

戰後竹崎莊改制為竹崎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雲、嘉、南分治,竹崎鄉改隸屬於嘉義縣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糞箕湖(今奮起湖)、石槕(今石桌、石卓)、頂笨仔、柑仔宅、茄苳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5][1]

交通

阿里山林業鐵路又稱「阿里山森林鐵路」,主線由嘉義通往阿里山,在本地區設有奮起湖車站[2]。該鐵路主線因凱米颱風強風豪雨路線多處受創,阿里山林鐵本線停駛至2024年8月底。[10]

省道台18線太保塔塔加的幹道,經過本地區東南部邊界地帶的石卓聚落。由該道(大方向)西行可前往番路鄉中埔鄉嘉義市嘉義縣太保市,並止於高鐵嘉義站旁的鄉道嘉58-1線路口;東行可前往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並止於塔塔加的太平巷路口暨省道台21線的終點。[1][2][11]

縣道159甲線嘉義石桌的道路,其東側端點(終點)位於本地區石卓聚落的省道台18線及縣道169號共線路口。由此(大方向)西行可前往番路鄉嘉義市市區,並止於縣道159號轉角路口。[1][2][11]

縣道169號阿里山鄉豐山(實際起點在梅山鄉太和村阿里山溪社興橋頭)至阿里山鄉里佳的道路,經過本地區的奮起湖石卓等聚落。由該道路(大方向)北行可前往梅山鄉東部,並止於太和村阿里山溪社興橋頭;南行可前往阿里山鄉中部偏西南,並止於里佳聚落。[1][2][11]

學校

  • 中和國小
  • 中興國小
  • 光華國小
  • 培英國小(已廢校)

文化資產

景點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