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欽堂(191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日),字子敬,生於河南省密縣,為著名土木工程師及隧道專家。他參與了台灣北迴線臺東線鐵路的建設,並於1980年獲頒中華民國總統府五等景星勳章

生平

米欽堂[1]出生於河南省密縣米村[2],6歲時隨雙親寄居開封,完成小學及初中教育,1933年進鄭州扶輪高中。1937年2月隨長兄赴北平,準備升學,不幸發生七七事變,北平對外交通完全斷絕,乃與長兄經門頭徒步到長辛店返回開封。於1937年進入政府為應戰需要而成立的國立西安臨時大學,但註冊後不久奉父親之命休學。1938年初戰事日近,乃攜眷赴甘肅天水投奔岳父母以避戰亂;是年夏天赴陝西城固縣,進入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土木系。

1937年盧溝橋事變,華北華中地區相繼淪陷, 西南西北地區因地形之利地位陡升。1942年二月,國民政府又以西北大後方交通未可偏廢,成立寶天鐵路(隴海鐵路大動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局。就在這抗日戰爭進行最激烈的1942年6月,米欽堂走出了校門,參加了正在修建的寶天鐵路行列,踏入了渺無人煙的山區,主管派他先後監修4座隧道施工的任務,註定了他終身「與隧道為伍」的命運。

1945年底寶天鐵路完工全線通車。1945年8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1946年1月被調赴隴海鐵路管理局參加復路工作,1947年全線恢復通車。1948年不幸外患雖除內亂又起,戰火遍及全國,隴海鐵路又陷入癱瘓。1948年六月中旬華東野戰軍兵團全面進攻開封,正好隴海鐵路管理局隊長蘇書田已在台灣工作,需要人手,邀約到台灣。

6月下旬決定一家六口同時離開開封到台灣,7月10日由上海渡海,11日抵基隆港,當日即趕赴嘉義阿里山林場報到。到台的首任工作是阿里山林業鐵路的隧道養護工作。1949年3月因人事變動告別阿里山林場鐵路,進入基隆港務局(現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服務;在外港防波堤工程告一段落後,從事對外通路必須修築的仙洞隧道之設計、監工、及施工。在基隆港務局服務這七年期間,米欽堂先後主持過仙洞隧道、五分鋪自來水管線隧道、深澳線鐵路瑞芳八斗子支線的隧道、台北及高雄軍事用的隧道、麥克阿瑟公路獅球嶺隧道等修建工作。

1956年,因家庭經濟壓力,米欽堂轉職至大信營造廠。1963年,他重返公職,進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榮工處,現榮民工程公司),主持北迴鐵路施工[3][4][5]。北迴鐵路因隧道長度及地質挑戰著稱,其工程成功極大程度取決於隧道施工的成敗。該線於其主持下順利完成。

北迴鐵路完工時,花蓮至臺東間的臺東線拓寬工程正在進行,榮工處承辦了溪口段、光復段、三民段及中興段等四段的改線工程;米欽堂又被派參與溪口隧道光復隧道、舞鶴隧道(現自強隧道 (花蓮縣))等的開鑿工程。[6]

1984年退休後,米欽堂曾於1987年返回中國協助遷葬雙親遺骸至密縣米村,1998年定居美國聖荷西,2008年辭世。

米欽堂於1937年在開封與周粹娟結婚,育有5女1男。

經歷

  • 1942年06月:寶天鐵路工程局
  • 1946年01月:隴海鐵路管理局
  • 1948年07月:阿里山林場
  • 1949年03月:基隆港務局:副工程師[7]
  • 1956年08月:大信營造廠
  • 1963年11月: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正工程師兼組長、主任、北迴鐵路施工處主任、副處長[7]
  • 1984年7月27日米欽堂奉准退休[7]

榮譽

  • 1977年經總統核定為該年度保舉最優人員(後排左一)[8]
  • 1980年獲行政院長代表總統頒贈五等景星勳章一座
  • (民) 69 年度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工程獎章 (優良施工類)[9]  

著作

  • 《北迴六年》 (榮民工程處發行)。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