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笛卡兒主義(英語:Cartesianism;法語:Cartésianisme)是勒內·笛卡兒開創的哲學和科學體系,並由17世紀的思想家(包括尼古拉·馬勒伯朗士、巴魯赫·斯賓諾莎)繼承發展。笛卡兒通常被看作是第一個強調運用理性對於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家。[1]笛卡兒認為,哲學是一個囊括了一切知識的思想體系,這表現在如下方面:[2]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8年1月1日) |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5年3月4日) |
笛卡兒把心靈與肉體看作是全然分離的。關於現實的感覺和知覺被看成是錯誤和幻覺的來源,可靠的真理只在於形而上學心靈的存在中。心靈可以和物理身體相互作用,卻不存在於身體之中,甚至不存在於一個類似身體的物理平台上。至於心靈和身體如何相互作用這個問題則一直困擾着笛卡兒和他的後繼者,對此,不同的笛卡兒主義者會給出不同的說法。[3]
本體論
笛卡兒認為一切存在都是無非是由三種實體構成的,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質:[3]
- 物質:具有三維的廣延
- 心靈:具有自我意識的思維
- 上帝:具有必然的存在
認識論
笛卡兒把「如何獲得可靠的知識」這一問題(認識論)提到哲學探索的日程上。有人認為,這是笛卡兒在哲學史上留下的最大影響。[4]
笛卡兒主義是一種理性主義,它主張可以通過演繹推理從「天賦觀念」先天地得到科學知識。因此笛卡兒主義反對亞里士多德主義和經驗主義,後兩者認為世界上一切知識都來源於感覺經驗。[3]
地域分布
在笛卡兒居住時間最長的荷蘭,笛卡兒的學說在大學教授和講師之間廣為流行。
在德國,笛卡兒學說的影響要小得很多,而且在德荷交界地區的德語笛卡兒主義者(如東弗里斯蘭的醫療數學家伊沃·高克斯)往往選擇在荷蘭發表自己的著作。
笛卡兒主義在法國相當流行,在楊森主義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如安托萬·阿爾諾)。但法國的教會逐漸抵制笛卡兒主義,在意大利也是如此。
笛卡兒的學說沒能在意大利流傳開,這大概與笛卡兒的書目在1663年被列為禁書有關。[7]
在英國,由於宗教和其他某些原因,笛卡兒主義沒有為人們廣泛接受。[7]亨利·莫爾最初關注到了笛卡兒的學說,而他對於笛卡兒的態度的轉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其他英國人的想法:「極快地接受,對積攢的矛盾進行嚴格考察,最後放棄」。[8]
著名的笛卡兒主義者

參見
參考文獻
相關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