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
2000年美国书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爸爸·窮爸爸》(英語:Rich Dad Poor Dad)是羅伯特·清崎和莎朗·L·萊希特於1997年合著的一本書。書中提倡金融素養(金融教育)、財務自由,以及通過投資資產、房地產投資、創辦和擁有企業,還有提升個人金融智商(金融IQ)來積累財富的重要性。
富爸爸,窮爸爸 | |
---|---|
原名 | Rich Dad Poor Dad |
作者 | 羅伯特·清崎、莎朗·L·萊希特 |
語言 | 簡體中文 |
出版資訊 | |
出版機構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00年9月 |
出版地 | ![]() |
媒介 | 平裝本 |
頁數 | 205 |
權威控制 | |
ISBN | 9787506246743 |
OCLC | 1149341794 |
華文譯本 | |
譯者 | 楊君、楊明 |
《富爸爸窮爸爸》採用比喻式的寫作風格,呈現自傳體故事[1]。書中的「富爸爸」是清崎最好的朋友的父親,他通過創業以及精明的投資積累了財富;而「窮爸爸」則被認為是清崎自己的父親,清崎稱他一生辛勤工作,卻始終未能獲得財務安全。
清崎此前的商業冒險並不顯赫,但他將《富爸爸窮爸爸》從個人出版推廣成暢銷書,並將其打造成了一個媒體和教育品牌的基石[2]。多年來,他迴避回答關於「富爸爸」身份的問題,這引發了外界懷疑是否真的存在這樣的一個人[3]。直到夏威夷酒店開發商理查德·基米去世後,人們才確認他就是清崎的導師[4]。
概要
這本書以作者年輕時的觀察為開端,講述了他自己的父親(「窮爸爸」)與朋友的父親(「富爸爸」)在理財觀念和行為上的鮮明差異。窮爸爸在教育界擔任高級職務,並強調學業成功、工作穩定以及量入為出的重要性。而富爸爸則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相信通過積累資產、明智投資以及獲得金融知識可以積累大量財富。書中描述了富爸爸如何通過實際的教學來教導作者和他的朋友財務管理的知識。
在整本書中,清崎分享了其與富爸爸之間的軼事和對話,富爸爸在與他的交流中為他提供了關於金錢、財富積累和財務獨立三個方面的指導。作者從富爸爸那裡學到了資產與負債的區別、財務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合理的風險投資。清崎強調,積累能夠產生收入的資產(例如投資房地產和創辦企業)比那些不斷消耗資金的負債(如積累過量的消費債務和做出不必要的開銷)更為重要。他還介紹了現金流象限的概念,將人們分為雇員、自雇者、企業主和投資者四類身份,並分析了各類身份的優缺點。
書中還探討了與金錢相關的心態和信念,討論如何培養積極的財富觀以及克服限制性信念。清崎強調了財務素養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通過尋求機會、從錯誤中學習以及不斷提升自己的財務知識來掌控自己的財務命運[5]。
反響
截至2015年3月,《富爸爸窮爸爸》已售出超過3200萬本[6],並被翻譯成51種語言,覆蓋109個國家。且連續六年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7]。該書還催生了一系列延伸書籍和相關產品,並獲得了部分評論家的好評[8]。
演員威爾·史密斯表示,他通過閱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教導兒子如何實現財務獨立[9]。美國公共電視台的KOCE頻道於2006年播出了清崎的55分鐘演講《財富指南》,該節目基本總結了《富爸爸窮爸爸》的核心內容。此外,該電視台還在2005年授予清崎卓越教育獎[10]。
美國商人兼投資者戴蒙·約翰稱這本書是他最喜歡的書籍之一[11]。
與該書作者處於競爭關係的財經作家約翰·T·里德批評《富爸爸·窮爸爸》充斥着大量錯誤和不良的建議,稱此書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和有價值的內容。他還表示:「《富爸爸窮爸爸》是我讀過的最愚蠢的財經書籍之一,書中充斥着許多事實錯誤,並且描述了大量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而作者卻聲稱這些事件曾經真實發生過。」[12]
美國在線雜誌《Slate》評論員羅布·沃克則稱這本書胡說八道,並指出清崎的論點模糊不清,敘事風格「像寓言一樣」,且書中的許多內容都遵循「自助書的常見套路」。沃克還批評了清崎關於美國人和美國文化的結論,以及他得出這種結論所採用的方法[1]。
出版方面取得的成功
這本書最初由羅伯特·清崎於1997年自費出版,之後被商業化出版,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自那時起,它的銷量已超過3200萬本,並且書名也隨之變得家喻戶曉[13]。清崎在自己的有聲書《選擇成為富翁》中提到當時幾乎每家出版社都拒絕出版這本書,最初連巴諾書店也拒絕上架這本書。他將該書的推廣重心放在了脫口秀和廣播節目,其中《奧普拉·溫弗里秀》對書籍銷量的影響最大[14]。
《富爸爸·窮爸爸》的20周年紀念版於2017年4月出版,清崎在該版的序言中表示該書全球銷售量已接近4000萬本[15]。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