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磁化強度(英語:magnetization),又稱磁化向量,是衡量物體的磁性的一個物理量,定義為單位體積的磁偶極矩,如下方程式:
其中, 是磁化強度, 是磁偶極子密度, 是每一個磁偶極子的磁偶極矩。
當施加外磁場於物質時,物質的內部會被磁化,會出現很多微小的磁偶極子。磁化強度描述物質被磁化的程度。採用國際單位制,磁化強度的單位是安培/公尺。
物質被磁化所產生的磁偶極矩有兩種起源。一種是由在原子內部的電子,由於外磁場的作用,其軌域運動產生的磁矩會做拉莫爾進動,從而產生的額外磁矩,累積凝聚而成。另外一種是在外加靜磁場後,物質內的粒子自旋發生「磁化」,趨於依照磁場方向排列。這些自旋構成的磁偶極子可視為一個個小磁鐵,可以以向量表示,作為自旋相關磁性分析的古典描述。例如,用於核磁共振現象中自旋動態的分析。
物質對於外磁場的響應,和物質本身任何已存在的磁偶極矩(例如,在鐵磁性物質內部的磁偶極矩),綜合起來,就是淨磁化強度。
馬克士威方程組描述磁感應強度 、磁場強度 、電場 、電位移 、電荷密度 和電流密度 的物理行為。這裏會探索磁化強度 的角色和與這些物理量之間的關係。
磁場強度 定義為
其中, 是磁常數。
對於抗磁性物質和順磁性物質, 與 之間的關係通常是線性關係:
其中, 是磁化率。
在磁性物質內,「磁化電流」是總電流的一部分,又稱為「束縛電流」,是由束縛電荷形成的。磁性物質內部的「束縛電流密度」 和「表面束縛電流密度」 分別為
其中, 是垂直於磁性物質表面的單位向量。
在馬克士威方程組內的總電流 為
其中, 是自由電流密度, 是電極化電流密度。
自由電流密度是由自由電荷形成的自由電流的密度。自由電荷不束縛於物質的原子的內部。
電極化電流是由含時電極化強度形成的:
除去自由電流和各種含時效應,描述磁現象的馬克士威方程組約化為
應用類比方法,與靜電學問題類比:
靜磁學的問題可以用靜電學的方法來解析。在這裏, 項目類比於 項目。
當思考奈米尺寸和奈米時段的磁化作用時,含時磁化物理行為變得很重要。不單只是依著外磁場的磁場線排列,在物質內的單獨的磁偶極矩會開始繞著外磁場進動,通過弛豫,緩慢地隨著能量傳輸進入物質結構,達成與磁場線排列。
抗磁性是物質抗拒外磁場的趨向,因此,會被磁場排斥。所有物質都具有抗磁性。可是,對於具有順磁性的物質,順磁性通常比較顯著,遮掩了抗磁性。[2] 只有純抗磁性物質才能明顯地被觀測到抗磁性。例如,惰性氣體元素和抗腐蝕金屬元素(金、銀、銅等等)都具有顯著的抗磁性。[3] 當外磁場存在時,抗磁性才會表現出來。假設外磁場被撤除,則抗磁性也會遁隱形跡。
在具有抗磁性的物質裏,所有電子都已成對,內秉電子磁矩不能集成宏觀效應。抗磁性的機制是電子軌域運動,用經典物理理論解釋如下:[4]
鹼金屬元素和除了鐵、鈷、鎳以外的過渡元素都具有順磁性。[3]在順磁性物質內部,由於原子軌域或分子軌域只含有奇數個電子,會存在有很多未配對電子。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任何配對電子的自旋,其磁矩的方向都必需彼此相反。未配對電子可以自由地將磁矩指向任意方向。當施加外磁場時,這些未配對電子的磁矩趨於與外磁場呈相同方向,從而使磁場更加強烈。假設外磁場被撤除,則順磁性也會消失無蹤。
一般而言,除了金屬物質以外,[3]順磁性與溫度相關。由於熱騷動(thermal agitation)造成的碰撞會影響磁矩整齊排列,溫度越高,順磁性越微弱;溫度越低,順磁性越強烈。
在低磁場,足夠高溫的狀況,[註 1]根據居里定律(Curie's law),磁化率 與絕對溫度 的關係式為[4]
其中, 是依不同物質而定的居里常數(Curie constant)。
在鐵磁性物質內部,如同順磁性物質,有很多未配對電子。由於交換作用(exchange interaction),這些電子的自旋趨於與相鄰未配對電子的自旋呈相同方向。由於鐵磁性物質內部又分為很多磁疇,雖然磁疇內部所有電子的自旋會單向排列,造成「飽合磁矩」,磁疇與磁疇之間,磁矩的方向與大小都不相同。所以,未被磁化的鐵磁性物質,其淨磁矩與磁化向量都等於零。
假設施加外磁場,這些磁疇的磁矩還趨於與外磁場呈相同方向,從而形成有可能相當強烈的磁化向量與其感應磁場。 隨著外磁場的增高,磁化強度也會增高,直到「飽和點」,淨磁矩等於飽合磁矩。這時,再增高外磁場也不會改變磁化強度。假設,現在減弱外磁場,磁化強度也會跟著減弱。但是不會與先前對於同一外磁場的磁化強度相同。磁化強度與外磁場的關係不是一一對應關係。磁化強度比外磁場的曲線形成了磁滯迴線。
假設再到達飽和點後,撤除外磁場,則鐵磁性物質仍能保存一些磁化的狀態,淨磁矩與磁化向量不等於零。所以,經過磁化處理後的鐵磁性物質具有「自發磁矩」。
每一種鐵磁性物質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居里溫度。假若溫度高過居里溫度,則鐵磁性物質會失去自發磁矩,從有序的「鐵磁相」轉變為無序的「順磁相」。這是因為熱力學的無序趨向,大大地超過了鐵磁性物質降低能量的有序趨向。根據居里-外斯定律(Curie-Weiss law),磁化率 與絕對溫度 的關係式為[4]
其中, 是居里溫度(採用絕對溫度單位)。
假設溫度低於居里溫度,則根據實驗得到的經驗公式,
其中, 是磁化強度差, 與 是物質分別在絕對溫度 與 的磁化強度, 是依物質而定的比例常數。
這與布洛赫溫度1.5次方定律(Bloch T3/2 law)的理論結果一致。
在反鐵磁性物質內部,相鄰價電子的自旋趨於相反方向。這種物質的淨磁矩為零,不會產生磁場。這種物質比較不常見,大多數反鐵磁性物質只存在於低溫狀況。假設溫度超過奈爾溫度,則通常會變為具有順磁性。例如,鉻、錳、輕鑭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鐵磁性。
當溫度高於奈爾溫度 時,磁化率 與溫度 的理論關係式為[4]
做實驗得到的經驗關係式為
其中, 是依物質而定的常數,與 差別很大。
像鐵磁性物質一樣,當磁場不存在時,亞鐵磁性物質仍舊會保持磁化不變;又像反鐵磁性物質一樣,相鄰的電子自旋指向相反方向。這兩種性質並不互相矛盾,在亞鐵磁性物質內部,分別屬於不同次晶格的不同原子,其磁矩的方向相反,數值大小不相等,所以,物質的淨磁矩不等於0,磁化強度不等於零,具有較微弱的鐵磁性。
由於亞鐵磁性物質是絕緣體。處於高頻率時變磁場的亞鐵磁性物質,由於感應出的渦電流很少,可以允許微波穿過,所以可以做為像隔離器(isolator)、循環器(circulator)、迴旋器(gyrator)等等微波器件的材料。
由於組成亞鐵磁性物質的成分必需分別具有至少兩種不同的磁矩,只有化合物或合金才會表現出亞鐵磁性。常見的亞鐵磁性物質有磁鐵礦(Fe3O4)、鐵氧體(ferrite)等等。
當鐵磁體或亞鐵磁體的尺寸足夠小的時候,由於熱騷動影響,這些奈米粒子會隨機地改變方向。假設沒有外磁場,則通常它們不會表現出磁性。但是,假設施加外磁場,則它們會被磁化,就像順磁性一樣,而且磁化率超大於順磁體的磁化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