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酐酶(英語:carbonic anhydrases,EC 4.2.1.1)又稱碳酸脫水酶(英語:carbonate dehydratases),為催化二氧化碳/水與碳酸間轉換的酵素[1],可維繫血液中的酸鹼平衡英語Acid–base homeostasis與二氧化碳的運輸[2]。此類酵素的活性位點通常有一個鋅離子,因而屬於金屬蛋白,在被研究最多的α型碳酸酐酶中,鋅離子與三個組氨酸咪唑螯合[3]

事实速览 碳酸酐酶, 命名 ...
碳酸酐酶
人類碳酸酐酶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I的結構,中央為一鋅離子
識別碼
EC編號 4.2.1.1
CAS號 9001-03-0
數據庫
IntEnz IntEnz瀏覽
BRENDA英語BRENDA BRENDA入口
ExPASy英語ExPASy NiceZyme瀏覽
KEGG KEGG入口
MetaCyc英語MetaCyc 代謝路徑
PRIAM英語PRIAM_enzyme-specific_profiles 概述
PDB RCSB PDB PDBj PDBe PDBsum
基因本體 AmiGO / EGO
关闭
事实速览 碳酸酐酶(真核生物), 鑑定 ...
碳酸酐酶(真核生物)
鑑定
標誌Carb_anhydrase
PfamPF00194舊版
InterPro英語InterProIPR001148
PROSITE英語PROSITEPDOC00146
SCOP英語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s1can / SUPFAM
膜蛋白數據庫英語Membranome333
关闭

碳酸酐酶可催化以下反應:

CO2 + H2O H
2
CO
3
H+ + HCO
3
H+ + HCO
3
H
2
CO
3
CO2 + H2O
碳酸酐酶催化的反應機理

種類

碳酸酐酶有α、β、γ、δ與ζ等五大類,不同類別碳酸酐酶的氨基酸序列無顯著相似,應是趨同演化的結果。人類的碳酸酐酶屬α型。

近年又有η型與ι型的碳酸酐酶被發現。

α型

脊椎動物、部分藻類與細菌具有α型的碳酸酐酶。

更多信息 碳酸酐酶, 基因 ...
哺乳類的碳酸酐酶比較
碳酸酐酶 基因 分子量[4]
(kDa)
分布位置 人類酵素的效率[a][5] (s−1) 磺酰胺的抑制係數(KI (nM))[5]
細胞 組織[4]
碳酸酐酶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 CA1 29 細胞質 紅血球消化道 2.0 × 105 250
碳酸酐酶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I CA2 29 細胞質 廣泛分布 1.4 × 106 12
碳酸酐酶I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II CA3 29 細胞質 一型骨骼肌(8%可溶性蛋白均為碳酸酐酶III) 1.3 × 104 240000
碳酸酐酶IV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V CA4 35 胞外(與糖磷脂酰肌醇相連) 消化道、 1.1 × 106 74
碳酸酐酶VA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VA CA5A 34.7(估計) 線粒體 肝臟 2.9 × 105 63
碳酸酐酶VB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VB CA5B 36.4(估計) 線粒體 廣泛分布 9.5 × 105 54
碳酸酐酶V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VI CA6 39–42 分泌至胞外 唾液母乳 3.4 × 105 11
碳酸酐酶V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VII CA7 29 細胞質 廣泛分布 9.5 × 105 2.5
碳酸酐酶IX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IX CA9 54, 58 細胞膜 消化道(數種腫瘤組織亦有分布) 3.8 × 105 16
碳酸酐酶X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XII CA12 44 活性位點位於胞外 腎(數種腫瘤組織亦有分布) 4.2 × 105 5.7
碳酸酐酶XIII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XIII[6] CA13 29 細胞質 廣泛分布 1.5 × 105 16
碳酸酐酶XIV英語Carbonic anhydrase XIV CA14 54 活性位點位於胞外 腎、心臟、骨骼肌、 3.1 × 105 41
CA-XV[7] CA15 34–36 胞外(與糖磷脂酰肌醇相連) 腎(不存在於人類組織) 4.7 × 105 72
关闭

β型

原核生物與植物葉綠體具有β型碳酸酐酶。

γ型

甲烷菌具有γ型碳酸酐酶。

δ型

矽藻具有δ型碳酸酐酶[8]

ɛ型

ɛ型碳酸酐酶見於部分化學自營細菌與藍菌羧酶體[9],其結構與β型有相似之處,可能為同源,但氨基酸序列已徹底分化[8]

ζ型

ζ型碳酸酐酶僅見於矽藻等部分藻類[10]威氏海鏈藻英語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一種矽藻)的ζ型碳酸酐酶可使用(而非鋅)為輔酶[11]

η型

η型碳酸酐酶見於瘧原蟲,過去被認為屬於α型,後來發現其金屬離子螯合模式等特徵與其不同[12]

ι型

ι型碳酸酐酶為截至現在最晚發現的碳酸酐酶,自假微型海鏈藻英語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一種矽藻)中發現,也存在其他海生浮游藻類。相較於其他碳酸酐酶使用鋅離子催化,ι型碳酸酐酶使用錳離子催化[13]。一些細菌可能也具此類碳酸酐酶[14]

參見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