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井書院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前身為鰲頭精舍,系修造安平橋的黃護響應安海鎮官朱松所倡,帶頭捐募所建,曾與泉山書院、小山書院、歐陽書院並稱泉州「四大書院」[1]。有安海八景「石井書香」[2]之稱。
修建歷史
石井書院最早原名鰲頭精舍,地址位於安海鎮鰲頭鏡,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常袞任福建觀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為「鰲頭社」[3]。太平興國時期泉州府學興起,安海興建學社,沿用「鰲頭社」之名起名「鰲頭精舍」。
宋紹興年間,是時任安海首任鎮官朱松,為教導民眾,開啟民智。發起了興學的倡議,黃護等鄉士紛紛響應捐募,擴建鰲頭精舍。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也曾到此講學。公元1165年朱熹的學生為紀念朱松、朱熹二人在精舍旁另闢「二朱先生祠」名為朱祠[3]。
宋嘉定四年,鎮官游絳應安海鎮鄉賢的請求,向當時的泉州郡守鄒應龍申請建造書院。鄒應龍應安海鄉賢之請求並撥公帑四十萬用於修建書院,同時下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助,並派朱在(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在「鰲頭精舍」的基礎上進行擴建。隔年(公元1212年)書院落成,與朱祠合二為一。因安海宋朝年間曾設立津卡名為「石井津」故書院名稱為「石井書院」。又因書院中祭祀「二朱」故安海鎮人稱之為朱祠。
明弘治十年重修,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清順治因遷界被毀,清康熙年間在原址上重修,清乾隆年間擴建,清光緒年間重修。公元2008年晉江市政府重新修繕[4]。
建築格局
石井書院最早是按州郡學府的規格修建的[2],中間為以大成殿為主軸,後殿為尊德堂,大成殿祭祀孔子以及朱松、朱熹兩父子,軸線兩側建有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個書齋,並有院內有杏壇、樂軒(放置編鐘)、廡舍,院前建有碑坊(毀於公元1575年前後)。由於書院經歷百年風雨,殘破不堪,在加上清末西學東漸,只保留的原本的祠堂部分,學院部分被棄置。公元2008年晉江市政府進行修繕重修並恢復到原來三進院落的規格。
影響
被譽為「閩學開宗」書院曾聘請過許多著名理學大儒為山長:如宋代顧長卿、余謙一;元代楊相孫、陳玄;明代的陳惟白、劉紹祖;清代陳檗仁對書院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升[5]。
書院也教育或影響過許多人,例如王慎中、黃汝良、莊概、鄭成功、黃虞稷,也因為石井書院的設立,安海自宋紹興年間到清末舉人及第達數百人[6]。
書院內還創辦過一所新式學堂——晉江安海養正小學,它也是本省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7]
相關條目
註解出處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