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真覺寺金剛寶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五塔寺村的真覺寺內,是中國境內現存時代最早的一座金剛寶座式塔。該塔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曾於清代有過修繕。這座金剛寶座台基高7.7米,中有塔室可登至塔頂,塔頂有5座密檐式小塔。1961年,真覺寺金剛寶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覺寺金剛寶座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明 |
編號 | 1-75 |
認定時間 | 1961年 |
真覺寺創建於明永樂年間,寺內的金剛寶座與寺同期開建,建成於成化九年(1473年)[1],是中國現存金剛寶座塔中時代最早的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真覺寺曾進行過大修,當時因避清世宗胤禛之諱而將寺廟改名為大正覺寺。因寺中的金剛寶座上有5座小塔,該寺也被俗稱為五塔寺[2]:115。清末時,該寺廟毀於一場大火,而金剛寶座倖免於難。1927年,真覺寺被管理此處的蒙藏院出售,寺中建築大多被被拆賣,僅剩這座金剛寶座[3]:137。
真覺寺金剛寶座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五塔寺村,系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的形式而建。塔內部用磚砌成,外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其基座平面近似四方形的石台基,南北長18.6米,東西寬15.7米,高7.7米。座共分六層,由下至上略有收分,每層座頂比座底每面收進0.5米。座最底層為須彌座式,外表周匝刻梵文、佛像、法器等紋飾。其上5層中的每層挑出石刻短檐,檐頭雕飾有椽、勾頭、滴水等。檐下四周設佛龕,龕內浮雕坐佛一座。佛龕之間以雕花瓶石柱相隔,柱頭磚雕斗拱以承托短檐。座南北兩面各闢一扇券門通向塔室,拱門券面刻有大鵬金翅鳥、獅、象、飛羊等圖案,南面券門上嵌有石匾額,上書「敕建金剛寶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造」字樣。[2]:115[4]:856
塔室正中心有方形塔柱,柱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開龕,但其內原有佛像早已遺失,現有佛像均為後補。塔室的東西兩側各有石階44級,盤旋而上通達寶座頂部罩亭內。罩亭與石階相對應,在寶座頂部南側建有一座,為琉璃仿木結構,亭南北側各開有一扇券門通向台面。檯面上有密檐式方錐塔五座,台四周護以高0.66米、厚0.12米的石欄。五塔下部均有須彌座,每層檐下都設有小佛龕及佛像。須彌座及第一層塔身上有雕飾,題材多為獅、象、馬、孔雀等,間雕金剛杵、花瓶等圖案。五塔之中的中央大塔有13層,高8米左右,塔頂均由仰蓮、相輪、華蓋、寶珠等組成的銅製塔剎;四周小塔均為11層,高7米左右,塔頂的塔剎形狀與中央的塔基本相同,但均為石制。各塔均由上千塊預先鑿刻好的石塊拼裝而成。中央大塔的塔座南面正中還刻有佛足一雙,佛足旁邊襯刻蓮花、八寶等佛教花紋。[2]:115[4]:856[5]:252
1930年真覺寺被收回,並於1937年被北京市古物保管委員會接收[3]:137,隨即金剛寶座得到了修繕[5]:25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真覺寺金剛寶座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976年,該金剛寶座在唐山大地震中受到損傷,後修復[2]:115。1982年10月5日,五塔寺文物保管所正式對外開放,真覺寺金剛寶座也同時對外開放。1987年10月6日,以真覺寺寺院為基礎、金剛寶座為中心建築的北京石刻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3]:137-138。2001年時,文物部門在金剛寶座外塗刷了一層有機硅塗料,以防塔體風化[7]。2009年6月至8月,文物部門對金剛寶座的支撐結構進行了緊急維修[8]。2012年雨季時,維護人員發現金剛寶座北側的券門上出現一平米左右的滲水,對此北京市文物局於2013年5月組織人力動工修繕,並於當年6月完工[9]。2015年12月31日,真覺寺金剛寶座與其所在的北京石刻博物館一同重新對外開放[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