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康特灣(英語:Encounter Bay,也譯作遭遇灣相遇灣等)是位於南澳大利亞州中南部的一處海灣。距離州府阿德萊德以南約100餘公里處。維克多港位於該海灣。當地的拉明傑里人英語Ramindjeri稱此海灣為拉蒙(Ramong)。[2][3]墨累河向西注入此海灣。[4]

Quick Facts 因康特灣 Encounter Bay, 位置 ...
因康特灣
Encounter Bay
Thumb
埃利奧特港英語Port Elliot沿岸的因康特灣
Thumb
因康特灣
因康特灣
南澳大利亞州的位置
位置南澳大利亞州弗勒里厄半島理查德爵士半島英語Sir Richard Peninsula
座標35°34′40″S 138°35′35″E[1]
類型海灣
主要流入墨累河
所在國家澳大利亞
島嶼花崗岩島普倫島 (南澳大利亞州)英語Pullen Island (South Australia)海豹島 (南澳大利亞州)英語Seal Island (South Australia)懷特島 (南澳大利亞州)英語Wright Island (South Australia)
聚居地維克多港
古爾瓦英語Goolwa, South Australia米德爾頓埃利奧特港英語Port Elliot
Close

歷史

當地的原住民為噶林傑里人英語Ngarrindjeri的分支拉明傑里人英語Ramindjeri[5],他們稱呼該海灣為「拉蒙」(Ramong)。[2]有些文獻中將他們稱呼為「因康特灣人」(Encounter Bay people)。[6]

1802年4月8日,英國航海家馬修·弗林德斯與法國航海家尼古拉·博丹在此相遇(參見尼古拉·博丹與馬修·弗林德斯的相遇法語Rencontre entre Nicolas Baudin et Matthew Flinders),雖然當時英法兩國正在交戰,但兩位船長在相遇後友好地互相交換了一下測繪筆記,因此而被馬修·弗林德斯命名為「相遇灣」(當時雙方都不知道當年3月28日簽訂的亞眠和約)。[7][8]

在英國殖民南澳大利亞之後,1837年7月起在因康特灣海岸建立了數個捕鯨站,1855年最後一個捕鯨站關閉,是南澳大利亞州存在時間最長也是最成功的捕鯨站。[9][10]捕鯨站遺蹟曾在1871年至1872年間重建為捕魚場。[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