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皮幣,或稱西漢皮幣,簡稱皮幣,指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a]發行的一種皮製品,要求貴族以重金購買後用於襯墊向皇帝上貢的玉璧。白鹿皮幣用皇家禁苑中白鹿的皮製成,每張一方,飾以彩畫,值四十萬,學界對其是否為貨幣仍有爭論。

歷史

白鹿皮幣最早見於《史記·平準書》的記載,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乃以白鹿皮方,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b],就是說取一平方尺大小的白鹿皮,邊緣用彩色的繡紋修飾後就是皮幣,每張皮幣的價值為四十萬錢,且文中也到出了皮幣的發行依據「古者皮幣,諸侯以聘享」,「聘」指諸侯間的通問修好,「享」指諸侯向天子進獻方物。根據古籍記載,作為聘享禮物的皮幣在先秦時期的確存在,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有「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3][c],而且在典籍中皮幣還可以記作「幣皮」,僅《儀禮·聘禮》所見就有三處[d][7]

先秦直到漢代,「幣」與「帛」是同義字,所謂「古者皮幣」其實是指「皮」(毛皮)和「幣」(布帛)兩種物品,用皮幣或束帛襯墊玉璧是先秦時期諸侯聘享的禮節之一。漢初,由於經濟凋敝,物資匱乏,中央政府放棄了對鑄造、發行貨幣的壟斷,允許民間自由鑄錢,使郡國貴族、富商靠鑄幣積累了大量財富。財政緊張是發行白鹿皮幣的主要原因,漢武帝繼位後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不僅需要巨額的直接軍費開支,而且對征戰匈奴將士進行了大量賞賜[8],此外大興土木、賑濟災民等原因也加重了中央政府的財政困難。中央財政緊張,物價漸趨上漲,急需削弱地方豪強的經濟實力,因此漢廷以「崇古禮」、「應祥瑞」的旗號[9],強行恢復「皮幣薦璧」的聘享儀式,要求貴族以重金購買皮幣襯墊向皇帝上貢的玉璧,將財富進行再分配,打擊諸侯王、加強中央財力[10][7]

是否為貨幣

貨幣

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中稱皮幣「是一種信用貨幣」[11],1999年版《辭海》中稱其為「漢武帝時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的有價憑證」[12]。蕭清《中國古代貨幣史》中不僅將皮幣視為漢代錢幣之一,而且稱它是中國「古代紙幣的前驅」[13],「已與大額虛價紙幣無異」[14][7]

非貨幣

白鹿皮幣不具有貨幣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其不能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也沒有承擔流通手段的職能。反而比較類似印花稅稅收手段。在《史記》《漢書》《九章算術》《居延漢簡》等一系列可能保留西漢貨幣價值尺度史料的文獻中,黃金、銅錢、白金三品的價值有多處出現,但皮幣卻只有「值四十萬」這一個孤立的價格記載,而不見白鹿皮作為價值尺度的史料。白鹿皮幣只是在王侯宗室朝覷聘享時用四十萬錢向中央政府購買,然後再作為禮品奉獻給皇帝,僅在此時價值四十萬,其他情景中則僅有一塊鹿皮的價值。根據古籍記載,無論是銅錢,還是白金三品的盜鑄、偽造現象均非常常見,西漢法律上有偽黃金棄市律,有盜鑄白金、銅錢死罪律,但仿製白鹿皮幣的史料卻不見於漢代文獻,律法中也沒有提及,說明白鹿皮幣並不作為流通手段出現。[7]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