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磯鶇學名Monticola gularis)為鶲科磯鶇屬下的一種鳥類。[2]這個物種是一種侯鳥,在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北部繁殖,在華南及東南亞過冬。[3]雌雄體色有所差異,其中雄鳥以鈷藍色及栗紅色為主;雌鳥則以灰褐、白、黑為主。[3]

Quick Facts 白喉磯鶇, 保護狀況 ...
白喉磯鶇
Thumb
雄鳥,非繁殖羽
Thumb
雌鳥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磯鶇屬 Monticola
種:
白喉磯鶇 M. gularis
二名法
Monticola gularis
(Swinhoe, 1863)
Close

這種鳥的自然棲地包括溫帶森林

描述、行為與飲食

白喉磯鶇平均體重為34克,範圍在32至37克之間。[4][5] 鳥的體長範圍從16至19公分(6.3至7.5英寸)[5] 其典型的世代長度為3.8年。[4]

成年雄性白喉磯鶇的下巴和喉部有白色斑塊。[5][6] 然而,其下側的其餘部分為栗橙色。[5] 成年雌鳥的上部為棕色或橄欖棕色,下部則有明顯的鱗狀斑紋。年幼的雄鳥羽毛為灰色或金棕色,並具有橙色的下側。[6] 鳥體部分呈現鈷藍色和黑色。[7]叫聲被形容為"憂鬱、長笛般,拖長的上升哨音"。[5]

行為

白喉磯鶇在5月至9月間棲息於其繁殖地。其繁殖地位於混合山地森林。它們在5月至7月之間繁殖,會生兩窩。鳥類的杯狀巢由樹木物質、地衣、細根和苔蘚構成內部,外部則是松針和植物莖。[5]

白喉磯鶇的食物主要是無脊椎動物,包括象鼻蟲蟋蟀鱗翅目昆蟲。[5]

白喉磯鶇是一種完全遷徙的物種。[4]

分佈與棲地

白喉磯鶇的分佈範圍很大,約1,710,000平方公里。它原生並繁殖於滿洲俄羅斯遠東地區及鄰近地區;在冬季遷徙至中南半島和中國南部。[5][8] 偶爾可以在日本看到這種鳥。[7] 牠們也曾在香港新加坡被觀察到。[4] 雖然其總體數量未知,但並無上升或下降的趨勢。[8]

據說白喉磯鶇在北韓十分稀少。[8] 然而,在中國相對常見,除了沿海地區。[5][7]

白喉磯鶇的IUCN紅色名錄分類為"無危"。[8]

白喉磯鶇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和岩石區域。其生活的海拔範圍為0公尺(0英尺)至1,500公尺(4,900英尺)。[4]

歷史

白喉磯鶇首次由斯文豪於1863年描述。[8]

在1988至2000年間,白喉磯鶇在IUCN紅色名錄的分類為"低風險"和"無危"。自2000年以來,唯一的分類為"無危"。[4]

在現代,白喉磯鶇被廣泛飼養為寵物。在某些國家,牠們也被食用。[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