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有鳞目爬行动物的一个总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瘰鱗蛇科(學名:Acrochordidae),又名疣鱗蛇科,是蛇亞目下的一個以瘰鱗蛇為主的單型科[2]。這個科內的蛇種都是一些分佈在澳洲及熱帶亞洲地區的原始水生蛇種。目前瘰鱗蛇科下有三個被確認的物種[3]。
本科所有物種皆為水生動物,因此沒有其他蛇類的寬闊腹鱗,而且雙眼長得接近身背。牠們最為人注意的特色是其鱗片,瘰鱗蛇的表皮質感鬆弛,比起同體型的蛇類而言顯得過份地碩大;而且牠們的鱗片並不是逐片相互重疊的,反而是像金字塔一般以錐狀堆積。
瘰鱗蛇擅長伏擊獵食,牠們會潛藏在河床、溪澗中,等待魚類游近,再以身體突擊地把對方捲起來。牠們的鱗片相當粗糙,因此能穩穩抓著滑溜的魚類。成年的瘰鱗蛇身長約在60公分至2.43米之間。
瘰鱗蛇的主要分佈地,西起自印度西部及斯里蘭卡,以至東南亞熱帶地域、菲律賓一帶;南至印尼、馬來西亞、帝汶;東至新畿內亞、澳洲北岸、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及所羅門群島一帶。[4]
瘰鱗蛇的粗糙蛇皮有着獨特的質感,所以經常被用作製造皮包、手提袋及皮革製品的材料,因此迅速面臨瀕危處境。很多養有瘰鱗蛇的動物園及私人爬蟲類飼養單位,都想盡辦法希望能保育牠們,但被捕獲的瘰鱗蛇大都在抗拒被餵飼或皮膚受感染的情況之下難以存活。
本科的異名計有[4]:
本屬的異名有[4]:
物種[3] | 學名及命名者[3] | 異名 | 地理分佈[4] | 圖片 |
---|---|---|---|---|
阿拉佛拉瘰鱗蛇[5] | Acrochordus arafurae McDowell, 1979 |
阿拉佛拉疣蛇 | 新畿內亞及澳洲北部 | |
瘰鱗蛇[6] | Acrochordus granulatus Schneider, 1799 |
小瘰鱗蛇 | 中國、印度半島、斯里蘭卡、緬甸、安達曼群島、泰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布亞新畿內亞、所羅門群島與及澳洲北岸 | |
爪哇瘰鱗蛇[7] | Acrochordus javanicus Hornstedt, 1787 |
爪哇疣蛇、象鼻蛇[7] | 東南亞,從越南、柬埔寨及泰國往南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島及婆羅洲)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