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氏孢子絲菌(學名:Sporothrix schenckii)是孢子絲菌屬的一種真菌,分布於全球,常見於土壤與腐爛的植物組織中。本種真菌可感染人類,造成稱為孢子絲菌症(玫瑰園丁症)的皮下感染[1],感染途徑一般是透過皮膚上的傷口,可感染免疫正常的人群,但通常可以抗真菌劑治癒,鮮少造成生命威脅。申克氏孢子絲菌為雙態性真菌,在環境中以菌絲的型式生長,在宿主體中則以酵母菌的型式生長[2]。
生活環境
申克氏孢子絲菌通常存在於土壤,以分解泥炭蘚的植物殘骸為生。申克氏孢子絲菌具有溫感二形性,在攝氏25度培養下呈菌絲狀,表面有皺紋,顏色則從一開始的白色轉成深棕色;在37度培養則呈灰棕色、雪茄形的單細胞酵母菌狀。申克氏孢子絲菌雖分布於全球,但在非洲、澳洲及拉丁美洲發生率最高[3][4]。
感染
申克氏孢子絲菌會造成稱為孢子絲菌病的皮下感染,其感染主因通常是植物造成的皮膚創傷,所以患者以農夫與圓丁居多,而玫瑰刺傷尤其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此病又被稱為「玫瑰園丁症」(rose-gardener's disease)。感染時,申克氏孢子絲菌會先在傷口形成稱為癤瘤的硬塊,並進一步發展成淋巴結瘤,在皮膚表面造成壞死。如不治療則將從淋巴管擴散,甚至侵入肺部[4]。孢子絲菌症的患者因大規模的潰傷,有時會被誤診為壞疽性膿皮症[5]。
診斷與治療
由於很難直接從創口尋找酵母菌狀的申克氏孢子絲菌,因此此病的診斷通常是從檢體培養較為有效,在顯微鏡下根據其特徵與溫感二形性加以判斷。申克氏孢子絲菌的感染通常用碘化鉀治療,Amphotericin B與氟胞嘧啶也對治療有效。另外由於申克氏孢子絲菌耐熱性低,在患部熱敷也有助病情改善[4]。
參考資料
延伸閲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