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麻黃鹼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麻黃鹼(英語:Methylephedrine),曾用名甲基麻黃鹼[8],是一種用於治療咳嗽和鼻塞的擬交感神經藥[6][9][10]。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甲麻黃鹼在多種非處方咳嗽和感冒藥中被使用[6]。在化學上,甲麻黃鹼是一種被取代的苯丙胺,並與麻黃鹼密切相關[9][10]。
![]() | |
臨床資料 | |
---|---|
商品名 | Metheph, Methy-F, Tybraine |
其他名稱 | N-Methylephedrine; N-Methyl-(–)-ephedrine; L-Methylephedrine; N-Methyl-L-ephedrine; (−)-N-Methylephedrine; N,N-Dimethylnorephedrine; 甲基麻黃鹼; 甲基麻黃素; 2-甲氨基-苯丙烷-1-醇[1] |
藥物類別 | 擬交感神經藥; 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劑; 支氣管擴張藥; 抗鼻塞藥; 止咳藥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藥物動力學數據 | |
代謝產物 | • 甲麻黃鹼-N-氧化物[6][7] • 麻黃鹼[6][7] • 苯丙醇胺[6][7] |
生物半衰期 | 3-6小時(代謝物麻黃鹼)[6] |
排泄途徑 | 尿[6]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552-79-4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8.203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11H17NO |
摩爾質量 | 179.26 g·mol−1 |
3D模型(JSmol) | |
水溶性 | 15.4[6]mg/mL |
| |
|
甲麻黃鹼於1927年從麻黃屬中分離出來[11],它作為一種生物鹼天然存在於麻黃屬植物中,包括草麻黃、雙穗麻黃等[9][11]。
副作用
據報告,與甲麻黃鹼使用相關的罕見副作用包括心臟衰竭和中風[12][13][14]。甲麻黃鹼在猴子身上表現出正強化效應,這是一種成癮性和物質濫用潛力的指標[15]。
藥理學
甲麻黃鹼是一種擬交感神經藥和麻黃鹼樣藥物[6][16] 。麻黃鹼及其相關藥物是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劑,因此可作為間接擬交感神經藥[6]。與此相關,甲麻黃鹼可刺激α和β腎上腺素受體[6][16]。該藥物具有支氣管擴張和抗鼻塞作用[16]。
甲基麻黃鹼代謝為麻黃鹼和苯丙醇胺[6][7]。24小時後,33%至40%藥物以原形由尿液排泄,15%以甲麻黃鹼-N-氧化物的形式排出,8%以麻黃鹼的形式排出[6][7]。
化學
甲麻黃鹼,化學名(1R,2S)-β-羥基-N,N-二甲基-α-甲基-β-苯乙胺和(1R,2S)-β-羥基-N,N-二甲基苯丙胺,是一種苯乙胺衍生物和苯丙胺衍生物[9][10]。它是麻黃鹼(化學名(1R,2S)-β-羥基-N-甲基苯丙胺)的N-甲基化衍生物[9][10]。
與甲麻黃鹼的一種密切相關的化合物和立體異構體是甲基偽麻黃鹼[9]。另一種相關的結構類似物是二甲基苯丙胺(N,N-二甲基苯丙胺),據說它是甲基苯丙胺和/或苯丙胺的前體藥物[18]。其他結構類似物包括乙非君(乙基麻黃鹼)和桂美君(肉桂基麻黃鹼)[9] 。
社會與文化
與麻黃鹼相似,甲麻黃鹼可能也存在濫用潛力[6][22]。鹽酸甲麻黃鹼是日本非處方止咳藥BRON的四種活性成分之一(另外三種為磷酸二氫可待因、馬來酸氯苯那敏和無水咖啡因[23])。BRON有濫用報告[6][22],但是其成癮性主要歸因於二氫可待因成分[22]。
存在一例甲麻黃鹼成癮的報告[1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