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比丹(日文原名:カピタン,漢字寫作:甲比丹、甲必丹、加比旦)為日本在江戶時代(17世紀到19世紀期間)對歐洲駐日商館館長(貿易辦事處長)的稱呼。
由於歐洲最早來到日本貿易的是葡萄牙人,葡萄牙語中,商館館長稱為「Capitão」(意為首長),發音即為「甲比丹」。1633年,日本鎖國後,荷蘭人成為唯一的的歐洲貿易對象,但是日本人仍沿用原本的葡萄牙語發音「甲比丹」來稱呼荷蘭的商館館長。又因為荷蘭駐日本商館館長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指派,而「甲比丹」的意思也變成專指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日負責人。而荷蘭語中,駐日商館館長則稱為「Opperhoofden」。
駐日西洋商館館史
1550年葡萄牙人在平戶獲得了貿易許可,成立了日本地一個歐洲設立的商館-平戶葡萄牙商館;1570年進一步在長崎設立商館。之後在西班牙人(1584年)、荷蘭人(1609年)、英國人(1613年)也先後開始在平戶建立了各自的商館。
1623年英國在安汶大屠殺後,決定退出東南亞,也因此關閉了在日本的商館。同時日本開始加強對歐洲傳教士的管制,1624年關閉了西班牙的商館,1639年因島原之亂,日本驅逐所有葡萄牙人,關閉了葡萄牙商館。最後僅存的荷蘭商館也在1641年被強制遷移到長崎的出島,日本自此正式完成「鎖國」,出島的荷蘭商館也成為歐洲唯一駐日機構。
1810年至1815年期間荷蘭本土遭法國吞併,也波及到荷蘭的海外殖民地南非、圭亞那、蘇利南、印度、錫蘭、馬六甲、蘇門答臘、摩鹿加及爪哇相繼遭到英國攻占淪陷。期間英國的爪哇副總督斯坦福·萊佛士兩次遣使長崎,提議由英國人來取代荷蘭人在出島的貿易,但是當時的甲比丹Doeff堅守荷蘭在日本的利益,拒絕了萊佛士提出的貿易建議。
從1609年開始至1858年,荷蘭先後在日本派任了166任甲比丹,一直到1858年,日本與荷蘭簽署日蘭修好通商條約後,荷蘭關閉商館,改設立荷蘭駐日本領事館,最後一任荷蘭商館的甲比丹也成為第一任駐日本總領事。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