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山市(韓語:서산시/瑞山市 Seosan si */?),是大韓民國忠清南道中央西北部的中心城市,位於泰安半島基部,南北臨海。面積740.59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175,038人。下分1邑、5行政洞、9面。
- 氣候四季分明,氣溫屬溫和的中緯度溫帶季風氣候帶,冬天西北季風較突出是此地的特徵。另外,由於瑞山市位於忠清南道西北部突出的泰安半島,很早就與中國接觸頻繁,在引進中國文化方面,起到了主導作用。
- 從瑞山龍賢里磨崖如來三尊像和泰安百華山磨崖如來三尊像中可以看到,瑞山附近是百濟時代佛教雕像藝術的先進發達地區。後流傳到熊津和泗沘,接着又傳到新羅,據說對日本飛鳥時代的雕像美術也帶來了影響。
- 由於瑞山位於朝鮮半島西海岸,此地在高麗末朝鮮初經常受到倭寇的侵入,而且在高麗和李氏朝鮮時代,這裡還備有將三南地區(指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的稅糧運輸到漢城的漕運船。
- 從文化角度來講,這裡是伽倻山周圍的「內浦地方」,並在忠南地區形成了與車嶺山脈東南部地區有區別的文化圈。[1]
瑞山的歷史
文字記載的瑞山屬於三韓時代的馬韓致利鞠國爲開始。據《三國志東夷傳》,致利鞠國是馬韓54國中的一個,也就是以今天的池谷面為中心的地區。瑞山地區最早有記錄的文獻是《三國史記》,百濟時代瑞山地方有旗郡,之下的領縣有知六縣和省大兮縣(現今的泰安地區),以及原來為槥城郡(現今的唐津郡沔川地區)領縣的余村縣(雲山地區)。
755年(統一新羅景德王14年)時稱『富城郡』,1284年(高麗忠烈王10年)時稱『瑞州牧』,而到1310年(高麗忠宣王10年)被降級為『瑞寧府』等,瑞山地區直到李朝經歷了七八次降級和復郡的反覆過程。到1413年(朝鮮太宗13年),又恢復瑞山郡。其後,也經歷過幾次降級和復郡。
- 1895年5月名稱改為瑞山郡、泰安郡、海美郡
- 1914年1月重新將3郡整合為瑞山郡
- 1942年10月瑞山面升級為邑
- 1984年5月設置西部辦事處,治泰安半島
- 1989年1月分為瑞山市、瑞山郡、泰安郡(瑞山邑升級為市)
- 1995年1月整合瑞山市和瑞山郡(法律第4774號)[2]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 面積 | 戶數 | 人口 |
---|---|---|---|
大山邑 | 105.03 | 6,557 | 15,168 |
仁旨面 | 35.48 | 3,299 | 8,027 |
浮石面 | 123.85 | 2,730 | 5,795 |
八峰面 | 51.36 | 1,691 | 3,546 |
地谷面 | 57.92 | 4,001 | 9,472 |
聖淵面 | 43.92 | 2,178 | 5,599 |
音岩面 | 43.95 | 4,484 | 10,978 |
雲山面 | 82.67 | 2,736 | 5,795 |
海美面 | 68.27 | 3,991 | 8,766 |
高北面 | 71.76 | 3,093 | 7,474 |
富春洞 | 9.44 | 7,876 | 19,409 |
東門一洞 | 8.76 | 6,705 | 17,846 |
東門二洞 | 1.37 | 4,383 | 10,323 |
壽石洞 | 8.78 | 6,352 | 15,638 |
石南洞 | 29.39 | 11,437 | 31,238 |
瑞山市 | 740.59 | 71,513 | 175,038 |
姐妹城市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