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菲爾士峰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高度為海拔8848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珠穆朗瑪峰map

聖母峰藏語ཇོ་མོ་གླང་མ威利轉寫Jo mo glang ma[註 2]藏語拼音Qomolangma,中國大陸稱珠穆朗瑪峰,香港稱額菲爾士峰,簡稱珠峰),尼泊爾稱薩加瑪塔峰尼泊爾語सगरमाथा轉寫Sagarmāthā),西方稱埃佛勒斯峰(英語:Mount Everest,又譯額菲爾士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公尺。

Quick Facts 珠穆朗瑪峰, 最高點 ...
珠穆朗瑪峰
Thumb
珠峰大本營仰望珠穆朗瑪峰北面山容
Thumb
額菲爾士峰
額菲爾士峰
額菲爾士峰的位置(中尼邊境)
最高點
海拔8,848.86公尺(29,031.7英尺)[註 1]
第1名
雪蓋高:8,848.13公尺(29,029.3英尺)
岩面高:8,844.43公尺(29,017.2英尺)
地形突起度8,848.86公尺(29,031.7英尺)
第1名
列表各洲最高峰列表(第1位)
八千公尺以上山峰(第1位)
各國最高點列表(第1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最高峰(第1位)
座標27°59′18″N 86°55′31″E[1]
地理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
 尼泊爾薩加瑪塔專區索盧坤布
所屬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馬哈蘭格·喜瑪爾英語Mahalangur Himal
攀山
首次登頂1953年5月29日
新西蘭 艾德蒙·希拉里
尼泊爾 丹增諾蓋
(冬季首次登頂 1980年
波蘭列社克·奇希英語Leszek Cichy波蘭喀日什托夫·維利斯基英語Krzysztof Wielicki[2][3]
最簡路線南坳(尼泊爾)
Close
Thumb
從南部航拍,位於努子峰和洛子峰後面。
Thumb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1600公尺以上的高度顏色編碼[4][5]
Thumb
自頂向下視圖,顯示頂點的位置及其三個主面/側面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薩加瑪塔專區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緯27°59′15.85″,東經86°55′39.51″,北坡在西藏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索盧坤布縣境內。

珠穆朗瑪峰全年平均溫度為-29°C,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另外兩極是指地球的北極南極。近年來,由大約15000個冰川和世界上最高的若干個山峰組成喜馬拉雅冰川正受到全球變暖的巨大威脅,冰川面積減少。由於印度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以每年5.08公分的速度互相擠壓,致使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珠穆朗瑪峰每年增高約1.27公分。珠峰地區居民稀少,中尼兩國皆在此設立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尼泊爾薩加瑪塔國家公園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8年,中國設立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定結縣,面積為3.38萬平方公里。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輿全覽圖》稱「朱母朗馬阿林」,是最早的地圖標示。1856年,英屬印度測量局英語Survey of India公布經緯度海拔。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命名為「埃佛勒斯峰」。1952年,中國將「珠穆朗瑪峰」定為正式名稱。

1961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邊界條約》約定兩國邊界線走向。其中,「珠穆朗瑪峰(薩加·瑪塔)和洛子峰,到馬卡魯山」線北為中國領土,線南為尼泊爾領土[10]201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考慮到珠穆朗瑪峰是中尼兩國友誼的永恆象徵,雙方願推進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合作。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11]

2020年12月8日,中國珠穆朗瑪峰測量隊登頂珠峰半年多時間後,公布珠峰海拔的測量結果。基於全球高程基準,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最新高度為8848.86公尺。[12][13]

名稱

中文從近古藏語ཇོ་མོ་གླང་མ音譯稱為「珠穆朗瑪峰」,或從藏語意譯稱為「聖母峰」;西方稱「額菲爾士峰」、「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還有許多其他的當地名稱,包括大吉嶺的「聖山」(Deodungha)。而 ཇོ་མོ་གླང་མ 的羅馬化為 Chomolungma 和 Jo-mo-glang-ma[註 2]

藏語對珠峰的名稱,1258年發掘的《蓮花遺教》稱為「拉齊」。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英語Tsangnyön Heruka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峰所在地為「頂多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版的清朝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稱為「朱母朗馬阿林」,「ᠠᠯᡳᠨ」(alin,阿林)滿語意為大山,藏語中「朱姆朗馬」即「珠穆朗瑪」(ཇོ་མོ་གླང་མ)。[14]隨後,法國地理學家讓-巴蒂斯特·布吉尼翁·安維爾英語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根據之前的地圖,於1733年在巴黎出版的地圖上以Tchoumour Lancma的名字出現[15]。專名在1751年「乾隆十三排圖」(即《乾隆內府輿圖》)上改寫為「珠穆朗瑪」。1924年第三次埃佛勒斯峰遠征隊英語1924 British Mount Everest expedition紀錄片埃佛勒斯峰史詩英語The Epic of Everest》中介紹了藏人稱其為Chomolungma。[16]

1933年8月由上海申報館初版中國最早的現代地圖集——丁文江翁文灝曾世英編纂的《中華民國新地圖》及其縮印本《中國分省新圖》,在其西藏圖幅的中、尼交界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那座標高8,840公尺的山峰被注名為英文之漢字譯寫形式——「挨佛拉斯峰」。[17]

1951年,暨南大學地理學教授王鞠侯在《開明少年》發表《大小高低》一文,建議命名為「珠穆朗瑪峰」。引起《人民日報》編輯胡仲持的注意。經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建議、北京大學教授林超查閱故宮檔案及外文資料考證核實,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於1952年5月8日發布通報,將「額菲爾士峰」定名為「珠穆朗瑪峰」,同時將「外喜馬拉雅山」定名為「岡底斯山」。[18][19]1952年5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名為「珠穆朗瑪峰」,「外喜馬拉雅山」應名為「岡底斯山」》。[20]2002年,人民日報刊文,認為英文名「Mount Everest」應改為藏語名「Mount Qomolangma」(「珠穆朗瑪峰」)。[21]

「珠穆朗瑪」的音意,一說意為「神女第三」,珠穆(ཇོ་མོ)意為女神,朗瑪意為第三,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於第三。一說「大地的女神」,「瑪」是陰詞類名詞化,「朗瑪」(lang ma,གླང་མ)的意義有不同說法:一為藏傳佛教傳說長壽五天女中居於此峰的天女「米玉洛桑瑪」(Miyo lang sangma,貞慧天女)的略稱,一為「母牛」,一為「母」。[22][23][24][25][26][27]

西方世界對珠峰的稱呼,1733年,法國地理學家讓-巴蒂斯特·布吉尼翁·安維爾英語Jean-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參考《康熙皇輿全覽圖》,採用藏語名稱為Tschoumou-Lanckma(珠穆朗瑪)。[28]:78[29][30]1865年前,西方稱為第十五峰(Peak XV)。1865年後,命名為額菲爾士峰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1856年,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英語Surveyor General of India安德魯·史考特·華歐英語Andrew Scott Waugh宣稱命名為「埃佛勒斯」以紀念他的老師、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埃佛勒斯本人表示反對並告知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印地語不能拼寫「埃佛勒斯」,印度本地人也不會念,布萊恩·霍頓·霍奇森英語Brian Houghton Hodgson指出此峰尼泊爾當地名稱為Deodhunga(聖山)。儘管如此,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仍採用「埃佛勒斯峰」名稱。[31][32][30][24]

尼泊爾語中稱呼珠峰,過去只有當地名稱而沒有官方名稱,使得尼泊爾在與中國邊界談判英語China–Nepal border中處於不利地位。尼泊爾政府於1956年採用薩迦瑪塔峰सगरमाथाSagarmāthā)為官方名稱,此名來自當地使用的吠陀梵語[33]sagar意為「天空」,māthā意為「頭」,「薩迦瑪塔」的意思是「天空的額頭」[34]。尼泊爾著名歷史學家Baburam Acharya於1938年發表文章,指出當地一直稱呼此峰為Sagarmāthā[33][35][14]

地形地貌

Thumb
珠穆朗瑪峰(地勢圖英語Cartographic relief depiction

珠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公尺,南坡為5,500-6,100公尺。

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着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之間分布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7,260公尺。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冰塔林、冰陡崖、明暗冰裂隙和冰崩雪崩區。

珠峰山谷冰川發育,展布許多條規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條,末端海拔3,600-5,400公尺。其中以北坡的中絨布、西絨布和東絨布3大冰川與它們的30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的冰川群為著。

珠峰周圍群峰聳立。海拔7,000公尺以上的高峰有40多座。珠峰南3公里有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516公尺;卓窮峰,海拔7,589公尺。東南面是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海拔8,463公尺。北面3公里是章子峰,海拔7,543公尺。西面是努子峰,海拔7,855公尺;普莫里峰,海拔7,145公尺。較遠處,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公尺;西面有海拔7,998公尺的格重康峰、8,201公尺的卓奧友峰和8,046公尺的希夏邦馬峰,峰頭洶湧。

地質

Thumb
珠穆朗瑪峰雪融後露出上層的不同地質成分

珠峰是典型的斷塊上升山峰。由於印度板塊亞洲板塊以每年5.08公分的速度互相擠壓,致使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珠峰每年也增高約1.27公分。

珠峰的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積岩系間為沖掩斷層帶,早古生代地層自北往南推覆於元古代地層上。峰體上部為奧陶紀早期或寒武—奧陶紀的鈣質岩系(峰頂為灰色結晶石灰岩),下部為寒武紀的泥質岩系(如千枚岩、夾片岩等),並有花崗岩體、混合岩脈的侵入。岩層傾向北北東,傾角平緩。始新世中期結束海侵以來,珠峰不斷急劇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約上升了3,000公尺。

珠峰的岩層分成三,由滑脫構造的低角度斷層分開,每層沿斷層向南彼此推擠。從珠峰峰頂到山腳,這三層依序是珠穆朗瑪層、北坳層和絨布層。[36][37]珠穆朗瑪層是從峰頂到黃帶的頂部,海拔約8,600公尺(28,200英尺)處。[38]珠峰的大部分岩層屬於7,000公尺(23,000英尺)至8,600公尺(28,200英尺)的北坳層,北坳層的上部是黃帶,位於8,200公尺(26,900英尺)─8,600公尺(28,200英尺)之間,北坳層的下部位於7,000公尺(23,000英尺)─8,200公尺(26,900英尺)之間,由黑雲母-石英片岩夾雜綠簾石-石英片岩、黑雲母-方解石-石英片岩和薄層石英大理石構成。[36][37][39]從7,000公尺(23,000英尺)到山腳是絨布層。

測繪考察

早期測繪

Thumb
《皇輿全覽圖》標出「朱母郎馬阿林」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為繪製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派人隨軍從四川進藏,以目視畫圖。法國耶穌會會士雷孝思英語Jean-Baptiste Régis閱後認為無法與內地測圖拼合。康熙皇帝再遣曾在欽天監學習過數學測量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理藩院主事勝住從青海步行入藏重新測圖,實測從西寧拉薩恆河源頭一段,因策妄阿拉布坦犯藏而返回,其他未測地方多採傳聞繪圖,故多錯誤。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木版《皇輿全覽圖》標出「朱母郎馬阿林」。[28]:68,77[40][41]該標示地點約位於北緯26.7度,與實際緯度27.9度相差1.2度(130公里)以上。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派兵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對西藏地圖重新實測,繪製新地圖。[42]從1760年到1770年繪製的《乾隆內府輿圖》(又稱《乾隆十三排地圖》)首次使用「珠穆朗瑪阿林」名稱。1822年的《皇朝地理圖》和1864年《大清一統輿圖》使用了「珠穆朗瑪山」的名稱。[43]

Thumb
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安德魯·史考特·華歐1856年3月的信,表列埃佛勒斯峰的高度及其經緯度,認為它可能是世界最高峰

1808年,英國開始印度大三角勘察英語Great Trigonometric Survey,勘測隊在19世紀30年代到達了喜馬拉雅山丘陵地帶。尼泊爾擔心英國藉機侵略,拒絕英國勘測隊進入尼泊爾。[30]英國勘測隊被迫沿德賴平原繼續勘測,[30]1847年開始勘察喜馬拉雅山諸峰。當時,干城章嘉峰被認為是世界最高峰。1847年11月,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英語Surveyor General of India安德魯·華歐英語Andrew Scott Waugh觀測有座山峰比干城章嘉峰高,同隊的約翰·阿姆斯特朗也觀測到並稱為"b"峰。[30]1849年,華歐派遣詹姆斯·尼科爾森再次測量,[30]得出"b"峰的高度大概為9,200公尺(30,200英尺)。華歐的助手米歇爾·亨尼斯基用羅馬數字給山峰命名,干城章嘉峰為第九峰(Peak IX),"b"峰為第十五峰(Peak XV)。[30]

1852年,來自於孟加拉的印度數學家和勘探員——拉德哈納特·希克達爾英語Radhanath Sikdar在印度測量局總部,基於尼科爾森的觀測利用三角學計算結果,確認珠峰為世界第一高峰。[44]1854年,華歐和下屬繼續研究尼科爾森數據;1856年3月宣布,第九峰高度為28,156英尺(8,582公尺),第十五峰的高度為29,002英尺(8,840公尺),第十五峰「最可能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位置是27°59′16.7″N 86°58′5.9″E[30][45]第十五峰計算高度為29,000英尺(8,839.2米)高,但公開宣布為29,002英尺(8,839.8米),故意人為調整2英尺(61公分)是為了讓人相信是確切高度而非近似值。[46]

20世紀

Thumb
珠穆朗瑪峰

珠峰高程可以指岩面或雪面高度,雪面高度為岩面高度加上冰雪層厚度。第一次測定是在1852年進行。

1952~1954年,印度測量局徵得尼泊爾同意,把三角測量推進到尼泊爾境內,在尼泊爾境內布設了一個長達480公里的地形三角鎖;距珠峰46—75公里,設置8個經等高儀測定了經緯度,求得垂線偏差的點的測站。計算出珠峰高程為8847.6公尺,各方向最大誤差為5公尺,中誤差為±1.5公尺。該測量是雪面高度。[47]

1966~1968年,中國科學院對珠穆朗瑪峰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在珠穆朗瑪峰地區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從定日絨布寺設一條60公里長19個點的二等三角鎖,連接二等鎖向南沿東絨布、中絨布、西絨布冰川又布設了4條三等三角鎖,整個控制網包括9個天文點、9個重力點和2個天文方位角。觀測珠峰設有34個測站,最大交會角76°,觀測站至珠峰距離5~77公里,各觀測站的高程4,373~6,617公尺,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最終算得的珠峰高程為8,849.75公尺(雪面高度),最大誤差為3.01公尺。但因未在珠峰頂端設置測量覘標和量取覆雪深度,這次測得的高程數據未予公布。直到1975年6月以前,中國地圖、書刊中有關珠峰高程的記載,一直沿用印度1902年的數據(8,882公尺)。

Thumb
尼泊爾地質勘探局出版的地圖,地圖比例為1:50,000。圖上標明了1979-1980年中尼聯合勘探所得的兩國邊界,邊界線正好跨越珠穆朗瑪峰頂,喜馬拉雅山脈也被兩國沿山脊平分。

1975年,中國政府批准在1966~1968年測量的基礎上,對珠峰進行再次測量。解放軍測繪系統38人、國家測繪總局系統11人組成珠峰測量分隊,編成10個測量小組(三角測量組2個、導線測量組1個、天文測量組2個、重力測量組1個、水準測量組2個、像片調繪組1個),在國家登山隊的配合下,於1975年3月初進入珠峰地區,進一步加強和提升控制網,新增5個點,5條三等導線邊;新測4個天文點;新測17個重力點,最近點由原來距珠峰4.2公里推進到距珠峰1.9公里。7名測繪隊員登上珠峰北坳(7,050公尺),2名測繪隊員登上第五號高山營地(7,790公尺)實施重力測量。7名登山運動員第一次使用3.51公尺的紅色金屬測量覘標豎立在珠峰峰頂,測定珠峰海拔高程扣除冰雪深度0.92公尺之後,岩面高度為8,848.13公尺(採用端頭為包鐵的木質探杆插進冰雪層,測得峰頂標心處的覆雪深度約為0.92公尺),中誤差為±0.35公尺,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數據。經中國科學院、外交部、國家體委、總參測繪局、國家測繪總局等部門有關科技人員參加的鑑定會審查,一致認為該數據是當時國內外有關珠峰高程測定中最為精確的一個數據。1975年6月19日,國家測繪總局國家建委、國務院呈報了《關於完成珠峰高程測定任務和建議採用珠峰高程新數據的報告》。1975年6月28日,鄧小平、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接見登珠峰及參加珠峰高程測量人員併合影。經國務院批准後,1975年7月23日新華社向全世界公布了珠峰高程新數據(8848.13公尺)。[48]

1987年3月,喬治·華勒斯坦英語George Wallerstein教授用衛星信號測量後,宣稱喬戈里峰比珠峰高[49][50],義大利的阿迪托·迪塞奧英語Ardito Desio10月的測量否定了他的主張[51]。1992年,Ev-K2-CNR登山隊首次使用GPS來測量珠峰高度,但是GPS接收器的位置並不在峰頂上。[52]:119-120[53][54][55]

1998年5月20日,美國登山隊長Wally Berg首度將GPS接收器(從雪地鑽洞)固定在珠峰峰頂岩床上。[56]1999年5月,美國埃佛勒斯峯千禧年登山隊使用三個GPS接收器,測出岩面海拔高度為8,850公尺,冰雪深雷達探測儀測出平均雪深1公尺,覆雪高度為8,851公尺。[57]這一數字在西方世界流行。[58][59][60][61]

21世紀

2005年5月22日北京時間11時08分中國登山測量隊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11時30分測量覘標成功地樹立在珠峰峰頂;珠峰峰頂的GPS接收機於11時43分開始工作,12時19分結束,記錄了約36分鐘的數據;測量冰雪層深度的雷達探測儀(GPR)於11時38分開始工作,12時18分結束,記錄了約39分鐘的數據。2005年10月9日,中國國家測繪局公告,珠穆朗瑪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公尺。參數:珠穆朗瑪峰峰頂岩石面高程測量精度±0.21公尺;峰頂冰雪深度3.50公尺。原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數據停止使用。[62]該方法採用三角測量、水準測量等經典方法和GPS衛星大地測量,經過加權後得出。這是對珠峰進行的首次岩面海拔高度測量,據稱是當時最準確的測量值,比1975年測量的高度8,848.13公尺矮了3.7公尺(尼泊爾採用覆雪高度為基準的8,848公尺[63])。2018年2月9日,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回應《紐約時報》報導[64]作出聲明:中國從未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放棄2005年精確測定的8,844.43公尺珠穆朗瑪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65]

2010年,一個多國團隊測量尼泊爾全國大地水準面,採用了從空中用重力儀英語Gravimeter測量的新方法,其結果也用來測量珠峰高度。團隊在丹麥技術大學國家航空院英語DTU Space重力儀空測專家René Forsberg教授的領導下[66],與尼泊爾土地改革與管理部英語Ministry of Land Reform and Management (Nepal)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合作,於2010年12月使用COWI諮詢公司英語COWI A/S提供的比奇公司超級空中霸王200型飛機英語Beechcraft Super King Air#Super_King_Air_200載著重力儀在珠峰附近來回飛行,從空中測量珠峰當地重力加速度,以此算出珠峰的大地水準面,結合GPS測量珠峰頂部結果[67][68][69][70],測出珠峰高度為8,847.11公尺(根據莫洛堅斯基地理座標轉換英語Geographic coordinate conversion)或8,848.06公尺(根據赫爾默特地理座標轉換[71]

2015年4月,尼泊爾地震,科學家懷疑可能改變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因此印度測量局於2017年4月提議與尼泊爾合作再次測量高度。[72][73]尼泊爾測量局於2017年6月表示已經開始再次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準備工作。[74]

2020年5月27日,中國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並完成了測高工作。[75]同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公尺,為雪面高程[12][13]

2022年4月28日,「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啟動。當年5月4日中午,「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並首次利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峰頂冰雪厚度。同日12時46分,珠峰科考登頂工作小組隊員在珠峰架設氣象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76]。5月6日,科考隊完成了珠峰地區大氣臭氧垂直探空實驗,探空氣球飛升至距離珠峰大本營地面39.1公里的空中。[77]5月15日4時40分,搭載了水汽穩定同位素分析儀、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種分析儀器與設備的極目一號III型浮空艇平台到達海拔9,032公尺的高度。[78]

由於地球不是完美的球形,雖然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點為南美洲欽博拉索山。而從海底山腳算起,世界最高的山峰則是夏威夷冒納凱阿火山,高度為10,203公尺。[79]

氣候

氣候季風特徵。冬半年乾燥大,為乾季風季。夏半年為雨季。4~5和10是兩個過渡季節,天氣晴朗溫和,為攀登珠峰的黃金季節。

南北坡氣候差異很大,南坡降水豐沛,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徵;北坡降水少,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珠峰的垂直自然帶譜南翼屬熱帶山地性質,北麓的高原湖盆無森林,為典型的草原景觀。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以高山草甸與雪蓮花墊狀點地梅、苔狀蚤綴等稀疏座墊植物占優勢。

全球變暖對珠峰影響巨大。珠峰地區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升溫直接導致冰川消融加強,冰川徑流增大,冰川普遍退縮,冰湖面積擴大。

調查發現,自1992年以來,珠峰周邊平均溫度因氣候變暖而上升了0.6℃。珠峰冰川總面積過去約50年中減少了約14%,近年來冰川的消融速度猛增至1958年至1975年平均水平的近6倍。[80]2011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尼泊爾境內的冰川在過去30年裡已縮小21%。該區域現已勘測的10個冰川都正在逐漸縮小,尤其是2002-2005年期間冰川消失較快。[81]

探險

Thumb
珠穆朗瑪峰大本營

1921年英語1921 British Mount Everest reconnaissance expedition起,不斷有人試圖登頂珠峰,但遭多次失敗。其中1924年英國遠征隊英語1924 British Mount Everest Expedition由於試圖登頂的喬治·馬洛里安德魯·歐文喪生,而攜帶的(可能有登頂照片的)相機失蹤,因此兩人是否成功登頂至今無定論,成為「馬歐之謎」。[82]

1953年5月29日,英國探險隊兩名隊員第一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3名隊員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又一次從北坡集體登上珠穆朗瑪峰頂,並在主峰頂豎起了3公尺高的覘標。據此覘標中國第一次測得珠穆朗瑪峰的精確高程8848.13公尺。1988年5月,中、日、尼3國運動員從南、北坡登頂跨越珠穆朗瑪峰。

近年來,攀登珠峰成為一項熱門的商業活動,甚至出現山道擁堵情況,給珠峰環境造成破壞。

北坡方面,2019年1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83]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表示,攀登珠峰接待服務每年只限春季,登山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包括登山隊員、登山嚮導、登山協作、登山後勤等),儘量減少對珠峰生態環境的影響。遊客仍可抵達距離大本營2公里左右的絨布寺附近遊覽,觀看珠峰。

攀登珠峰風險極高。迄今為止有4800多人成功,而途中不幸喪生者超過300人。珠峰登頂死亡率大約是8%-9%,珠峰上遺留着大約200具登山者遺體。[84]

攀登記錄

Thumb
1924-1996年歷次攀登線路
Thumb
登山者沿洛子峰攀登固定繩索英語Fixed rope冰磧的頂部是第二營地。
Thumb
1980年冬季攀登的波蘭人

參見:珠穆朗瑪峰山難死亡名單

登頂珠穆朗瑪峰必須遵守「兩點鐘規則」,即一定要在下午兩點前完成登頂,不然就必須回頭。截至2024年,大約有330人喪生在攀登珠峰途中。大多數喪生者死亡在8,000公尺以上高度,雪崩和意外滑落是兩個最大原因。[85][86][87]

20世紀

  •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英語1921 British Mount Everest reconnaissance expedition查爾斯·霍華德·伯里英語Charles Howard-Bury中校的率領下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拔7,000公尺處。
  • 1922年,第二支英國登山隊英語1922 British Mount Everest expedition使用氧氣筒到達海拔8,320公尺處。
  • 1924年,第三支英國登山隊英語1924 British Mount Everest expedition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馬洛里安德魯·歐文在使用供氧裝置登頂過程中失蹤。馬洛里的遺體於1999年在海拔8,150公尺處被發現,而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失蹤,故無法確定他和歐文是否是登頂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 1953年5月29日,來自紐西蘭的34歲英國登山隊隊員艾德蒙·希拉里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一起沿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是人類有紀錄以來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
  • 1956年5月23日,瑞士登山隊的Ernst Schmied英語Ernst SchmiedJürg Marmet英語Jürg Marmet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第二次登頂成功的隊伍。[88]
  •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分別為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此次攀登也是首次從北坡攀登成功。因無峰頂照片記錄,一度國際登山界不承認。[89][90]
  • 1963年5月,美國的湯姆·霍恩貝恩英語Tom Hornbein威利·昂索爾德英語Willi Unsoeld首次從難度最高的西坡登頂成功。[91][92]
  • 1970年5月11日,日本人植村直己松浦輝夫日語松浦輝夫成為首次登上聖母峰的日本人。
  • 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從南坡登頂,成為世界上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93]
  •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第二次從北坡攀登珠峰,九名隊員登頂,其中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的女性。8名男隊員是索南羅布、羅則、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
  • 1978年,奧地利彼得·哈貝爾英語Peter Habeler意大利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首次未帶氧氣瓶登頂成功。[94]
  • 1980年,波蘭登山家喀日什托夫·維利斯基英語Krzysztof Wielicki首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95]
  • 1988年,5月中國、日本、尼泊爾三國聯合登山隊首次從南北兩側雙跨珠穆朗瑪峰成功。[96][97]10月,莉迪亞·布雷迪英語Lydia Bradey成為首位不用供氧裝置登頂的女性。[98][99]
  • 1992年,湛易佳成為首位登頂的香港人。[100]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珠穆朗瑪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101]
  • 1994年,臺灣登山家拾方方(本名:石方芳)於5月8日17:38登上珠峰,但在下撤途中遇上暴風雪而失蹤。拾方方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首位在珠峰登頂中過世的臺灣人。[102]
  • 1995年,台灣登山家江秀真與陳國鈞聯手登頂成功,江秀真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女性。
  • 1996年,1996年珠穆朗瑪峰事故,包括著名登山家羅伯特·哈爾(Robert Hall)和史考特·費雪英語Scott Fischer(Scott Fischer)在內的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犧牲,是史上攀登珠穆朗瑪峰犧牲人數第三多的一年。其中羅伯特·哈爾與史考特·費雪的兩支隊伍是在同一地點同時登山(兩人是領隊),美國「戶外」雜誌記者強·克拉庫爾幸運逃過一劫,將親身經歷寫成《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一書。台灣登山家高銘和死裡逃生,寫下《九死一生》一書。此事件被改編成2015年電影《聖母峰》,片中也有稍微提及台灣登山團的故事。
    1. 冒險顧問登山隊,美國籍,道格·韓森(Doug Hansen,46歲)攻頂後回程時,在希拉蕊臺階上失足摔死。
    2. 山痴登山隊,美國籍領隊,史考特·費雪英語Scott Fischer(Scott Fischer,40歲)攻頂後回程時,在希拉瑞台階上,高山症發作失溫死亡。
    3. 冒險顧問登山隊,日本籍,難波康子(Namba Yasuko,47歲)日語難波康子攻頂後返回四號營地途中失溫死亡。
    4. 紐西蘭籍領隊,安德魯·哈里斯英語Andrew Harris(Andrew Harris,31歲)前往救援時失蹤,推論失足摔死。
    5. 冒險顧問登山隊,紐西蘭籍領隊 羅伯特·哈爾(Robert Hall)攻頂後回程時,受困南峰無法救援,失溫死亡。
    印度登山隊,Tsewang Samanla、Tsewang Paljor、Dorje Morup都是回程途中失溫死亡。
  • 1998年,美國人湯姆·惠特克英語Tom Whittaker (mountaineer)成為世界上首位成功登頂的殘障人士[97]
  • 1998年,狄斯特法努·阿森提夫英語Francys Arsentiev成為首位不用供氧裝置登頂的美國女性。[103]她在回程時無力移動而凍死,其夫「雪豹」謝爾蓋·阿森提夫先前試圖救她時失足摔死。她在出發前曾徵得11歲兒子的同意,其子當天晚上做惡夢,夢見兩人在暴風雪中被雪如蜜蜂般攻擊,次日他打電話要她不要去遭拒。登山者稱她的屍體為「睡美人」。2007年,當年曾試圖救她的Ian Woodall專程上山埋葬了她的屍體。[104]
  • 1998年,英國23歲的貝爾·格里爾斯與其朋友成功登頂。
  • 2000年,尼泊爾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從大本營出發由北坡攀登,耗時16小時56分登頂成功,創造了登頂的最快紀錄。[97]

21世紀

  • 2001年,美國人維亨邁爾英語Erik Weihenmayer成為世界上首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105]
  • 2001年2月,日本探險員郭豐碩與日本探險員鈴木尚佑成功由北側登上山峰,並由南峰下山,並於下山時成功渡過雪暴救援下登山未果的外國探險家四人。[11]
  • 2005年,中國第四次珠峰地區綜合科考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攀登珠峰並測量珠峰高度數據。[97]
  • 2006年5月,19歲的英國探險家James Hooper英語James HooperRob Gauntlett英語Rob Gauntlett從北側成功攀上山峰,並成為全英國最年輕的珠穆朗瑪峰登頂者。[106]
  • 2007年5月16日,楊春風成為首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新疆人。[107]
  • 2007年,尼泊爾觀光部指出,美國19歲少女珊曼莎·拉森英語Samantha Larson是最年輕的成功登頂外國女性。[108]
  •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聖火珠峰登山隊的隊員抵達珠穆朗瑪峰峰頂,並燃點起祥雲火炬,進行約200公尺的火炬傳送。[97]
  • 2009年5月19日,台灣人江秀真成為首位從南、北兩側均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女性。[97]
  • 2009年5月22日,台灣人李小石揹著媽祖神像登頂成功。
  • 2010年5月18日,台灣人林永富以57歲之齡從北側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為目前台灣成功登頂珠峰年齡最年長的攻頂者。
  • 2010年5月22日,英國人普伊(Lewis Gordon Pugh英語Lewis Gordon Pugh)在珠穆朗瑪峰上的冰湖裡游了一公里,費時22分51秒,成為珠峰長泳的第一人。[109][110]
  • 2010年5月22日,來自美國加州13歲少年喬丹·羅麥羅從北側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最年輕登上珠穆朗瑪峰者。
  • 2012年5月19日,來自日本山梨縣的73歲女登山家渡邊玉枝於當地時間上午7時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年齡最高的女性登頂者。
  • 2012年5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4名隊員德慶歐珠、次仁旦達、陳晨和董范於8時16分從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成為中國第一支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大學登山隊。其中德慶歐珠、次仁旦達、陳晨均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校大學生。
  • 2013年5月19日,香港攀山家曾志成第二度成功登峰,由西藏取道北坡上珠峰,是首位港人完成由南、北兩坡登珠峰壯舉。[111]
  • 2013年5月23日,日本登山家三浦雄一郎於80歲時,第三度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最年長的登頂者。刷新尼泊爾登山家於2008年以76歲攻頂成功的紀錄。
  • 2014年4月18日尼泊爾雪崩,造成16人喪生,為人類於1950年代首次登頂珠峰以來,所發生死亡人數第二多的事故。
  •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地震,導致18人遇難,百餘人受傷或失蹤,再度打破去年登山山難紀錄,惟此次事故主因為地震。
  • 2016年5月23日,32歲美國登山家瑪麗莎·阿諾特英語Melissa Arnot(Melissa Arnot)在不攜帶任何氧氣補給裝備的情況下,成功由西藏珠峰北側登頂,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並活着下山的女性,也是全世界非尼泊爾裔攀登珠峰次數最多的女性(6次)。[112]
  • 2017年5月21日,香港攀山家吳俊霆成功登頂,並帶領兩位器官移植病人到達珠峰基地營,拍攝成慈善電影來宣揚器官捐贈及籌募善款予香港移植運動協會。[113]
  • 2017年5月21日,香港女教師曾燕紅,7年前為鼓勵沒人生目標的學生尋夢,許下登珠穆朗瑪峰的承諾,兩次登峰時均遇上地震及雪崩、身體更受重傷。第三次征珠峰,終於南坡登頂,成為香港首位成功登珠峰女性。[114]
  • 2018年5月14日,香港攀山愛好者邵樂基在7.05am於尼泊爾南坡登頂,成為當季第一隊登頂隊伍。同隊有中國69歲雙腿截肢者夏伯渝[115]及尼泊爾首位於一季內成功攀登境內三大最高峰女攀山家Nima Jangmu Sherpa[116]
  • 2019年5月21日,卡米·麗塔·沙爾帕英語Kami Rita第24次登頂,打破自己保持的登頂珠穆朗瑪峰次數最多的世界紀錄。[117]
  • 2019年5月27日,詹喬愉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成為台灣第二位僅次於江秀真登上聖母峰的女性。在此前僅13日之差,5月15日才登頂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為台灣第一登頂者。[118][119]
  • 2021年5月12日,曾格爾成為台灣第三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不僅如此,還在11天後登上8,516公尺的洛子峰,創下台灣第一次聖母峰與洛子峰成功連登的紀錄。[120]
  • 2021年5月23日,香港女教師曾燕紅,以44歲之齡再次成功「攻頂」,全程僅花25小時50分鐘,獲尼泊爾官員確認為歷來女性登峰最快時間,較舊紀錄快逾13小時。新紀錄尚待健力士確認。這名為港屢締歷史的女將說:「攀山不是為紀錄,而是試驗和發掘自己的能力。」[121]
  • 2022年5月12日,港人父子曾志成與曾朗傑成功登頂,成為首對成功登頂的港人父子;此次為曾志成個人第四度攀上珠峰,繼續保持登頂最多次的港人紀錄,而其子曾朗傑則以十八歲之齡,刷新最年輕登上珠峰的港人紀錄。[122]

文化影響

Thumb
珠穆朗瑪峰北坡國際空間站照片。

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甚至全世界的範圍內產生着影響。當地的雪巴人相信,珠穆朗瑪峰南面是蓮花生大士指定的隱密聖地之一,蓮花生大士降伏了喜馬拉雅山區的苯教長壽五天女皈依佛教,守護此地。[123][124][125]珠峰北面的絨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126],景觀壯闊,在被紅衛兵摧毀前是當地最大的寺廟[127],也是雪巴人重要的朝聖地點。[128]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版人民幣十元鈔票的背面便是珠穆朗瑪峰。[129]新西蘭元五元鈔票的正面是珠穆朗瑪峰首次登頂者艾德蒙·希拉蕊的肖像,以鼓勵國人冒險犯難之精神。[130][131]全世界造價最貴的雲霄飛車以珠峰為主題,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動物王國,稱為「埃佛勒斯峰歷險—禁山之傳奇」(Expedition Everest-Legend of the Forbidden Mountain),雲霄飛車中途會遇上雪人襲擊。[132]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登上珠穆朗瑪峰。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郭襄自稱是「珠穆朗瑪」,暗示自己武功高絕、無人可及。[133]

注釋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