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文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格麗特·芒內爾林·米切爾(英語: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文學家,世界文學名著《亂世佳人》的作者。
亂世佳人至今仍為最暢銷的小說之一,至今已發行了三千多萬冊,尤其改編的電影於1939年上映,成為好萊塢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還得到十座奧斯卡的殊榮。
瑪格麗特·米契爾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父親尤金·米契爾為一位律師,母親為瑪麗·伊麗莎白也是一名律師。哥哥拉塞爾·斯蒂芬斯·米切爾生於1894年,同年夭折;亞歷山大·斯蒂芬斯·米切爾大她四歲。她的童年生活大多在其母親的一位遠房親戚家度過。
從華盛頓神學院畢業後,她進入路易斯學院就讀,但在一年級時遭到退學,1918年,在她母親死於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後,便搬回亞特蘭大。之後,她無心學業,在亞特蘭大新聞週刊找到工作,並用佩琪‧米契爾的筆名為雜誌撰寫週日專欄。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童年在亞特蘭大市中心東邊的傑克遜山度過[1]。一家人住在一棟維多利亞式房屋里,房子漆成鮮紅色,並有黃色裝飾,離外祖母安妮·斯蒂芬斯不遠。[2]早在瑪格麗特出生前,斯蒂芬斯太太就已經守了幾年寡,其丈夫約翰·斯蒂芬斯船長於1896年去世。他死後,她便繼承了瑪格麗特一家人所居住的傑克遜街的房產。[3]
外祖母安妮·斯蒂芬斯很有個性,既粗俗又專橫。父親菲利普·菲茨傑拉德去世後,她便得以掌控父親的財產,把錢都花在她的小女兒們身上,其中就有瑪格麗特的母親。安妮·斯蒂芬斯把她們都送到北方的女子精修學校去。那裡她們了解到,愛爾蘭裔美國人並沒有受到與其他移民平等的待遇,做愛爾蘭人的女兒是可恥的。[4]瑪格麗特成年後常與外祖母爭吵。但是,對瑪格麗特來說,外祖母能夠告訴她亞特蘭大內戰和重建的許多親身經歷,這點頗為重要。安妮·斯蒂芬斯於1934年去世。[5]
瑪格麗特約三歲時,有一次,她的裙子在鐵爐篦上燒了起來,她沒事,但母親因之受傷。由於害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母親開始讓她穿男孩子的褲子。瑪格麗特獲綽號「吉米」,是漫畫《小吉米》中的一個角色。[6] 她的哥哥說要是她想和他一起玩,就得把自己當成一個叫吉米的男孩。瑪格麗特沒有姐妹一起玩,便自稱是個男孩,叫吉米,一直持續到她十四歲。[7]
斯蒂芬斯·米切爾說妹妹是個假小子,偶爾會玩洋娃娃,喜歡騎她的那匹得克薩斯平原小馬。 瑪格麗特少時,每天下午都會和一位南部邦聯的老兵和一位年輕女子一起騎馬。[8]
瑪格麗特成長的年代,人們十分看重孩子們的行為舉止,比如周日下午一家人拜訪親戚時,她不得東奔西跑大聲尖叫。[9] 通過這些次和邦聯老兵的拜訪,瑪格麗特了解到了某些戰爭的具體細節。然而其實直到十歲她才知道南方打了敗仗。她說:「我什麼事都聽說過,就是不知道南方吃了敗仗。我十歲的時候,得知李將軍打輸以後,十分震驚。我第一次聽聞,難以置信,還感到很憤怒。現在我還是很難相信,畢竟童年的印象太強烈了。」[10] 母親罰她的時候會用梳子或者拖鞋打她。[11][12]
母親瑪莉·伊莎貝爾·史蒂芬斯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有一天晚上她帶瑪格麗特出去參加嘉莉·查普曼·卡特領導的女性參政權集會,[13] 瑪格麗特坐在一個平台上,身上掛着「投票給女性」的橫幅,向男士們飛吻,母親則慷慨激昂發表演講。[14] 瑪格麗特十九歲時,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批准,賦予婦女投票權。
瑪莉·伊莎貝爾·史蒂芬斯是亞特蘭大女性參政權聯盟1915年主席、佐治亞州母親大會和家長教師聯誼會主席、先鋒社和亞特蘭大婦女俱樂部成員,以及數個教會和文學社主席。[15]
父親尤金·馬斯·米切爾不贊成學校的體罰。他擔任教育委員會1911至1912年主席期間 ,廢除了公立學校的體罰制度。[16]據報,尤金·米切爾上學第一天就遭到鞭打,留下極大心理創傷。[17]
傑克遜山是該城一個富裕而古老的地方。[18]傑克遜山山腳下,有一個非裔美國人區。1906年9月,當時米切爾5歲,持續四天的亞特蘭大種族騷亂爆發。 當地報紙報道,幾名白人婦女遭到黑人男子襲擊,導致一萬人上街遊行示威。[19]
騷亂發生當晚,尤金·馬斯·米切爾很早便上床睡覺,但被槍聲驚醒,翌日上午得知有16名黑人被殺害。他寫信給妻子說,暴徒想殺掉他們看到的所有黑人。騷亂持續,有傳言說黑人要火燒傑克遜山。[20]在瑪格麗特建議下,父親拿把劍站崗放哨,因為家裡沒有槍。[21]雖然一家人並未受傷害,但20年後,瑪格麗特仍清楚記得當時她有多害怕。[22]
暴亂過後不久,瑪格麗特一家人決定搬離傑克遜山。[23]1912年,他們搬到了亞特蘭大第十七街北邊的桃樹街東面,從鄰居家房子過去就是森林,後面是查特胡奇河。[24]米切爾以前在傑克遜山的家在1917年亞特蘭大大火中燒毀。[25]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華盛頓神學院用起「佩姬」(Peggy)這個名字,後來在史密斯學院取珀伽索斯(Pegasus)之名將其簡化為「佩格」(Peg)。[26][27]1920年冬,佩姬首次出現在亞特蘭大社交場合。二十年代期間,她把自己變成飛來波女郎。[28]1921年,在亞特蘭大一慈善舞會上,她跳了一支阿帕奇舞蹈,舞中與男舞伴親吻,震驚亞特蘭大上流社會。[29]阿帕奇和探戈當時均因其中的色情因素而令人反感。1921年無聲電影《啟示錄四騎士》使探戈流行開來,主演魯道夫·瓦倫蒂諾因為很會跳探戈而成為一種性感象徵。[30][31]
米切爾說自己是一個「肆無忌憚的調情者」(unscrupulous flirt)。她發現自己已和五個男人訂婚,但仍然堅稱自己並沒有欺騙誤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32]
1922年4月里,瑪格麗特·米切爾幾乎每天都會見兩個男人:貝里恩·「雷德」·金納德·厄普肖(1901年3月10日—1949年1月13日),米切爾覺得是在1917年由一位朋友的父母主持的舞會上認識他的;約翰·羅伯特·馬什(1895年10月6日—1952年3月5日),肯塔基州的一名文字編輯,曾在美聯社工作。[33][34]厄普肖來自亞特蘭大,比米切爾小几個月,全家於1916年搬來北卡羅來納州羅利。[35]1919年,厄普肖進美國海軍學院學習,1920年1月5日因學術能力不足而退學。同年5月再次入學,1920年1月1日再次退學。此間曾在海上待了兩個月。[36]厄普肖沒有工作,1922年在佐治亞山區靠走私酒品賺錢。[37]
儘管家人們不同意,佩吉還是和厄普肖於1922年9月2日結婚。伴郎是約翰·馬什。兩人和米切爾父親一起住在米切爾家。厄普肖酗酒,脾氣暴躁,對瑪格麗特家暴,使瑪格麗特身心倍感不堪。12月,米切爾和厄普肖分手,厄普肖離家。厄普肖說只要約翰·馬什借給他一筆錢,並且米切爾同意不告他,他就和米切爾離婚。[38]1924年10月16日,厄普肖和米切爾離婚。[39]
1925年7月4日,24歲的瑪格麗特·米切爾和29歲的約翰·馬什在一間一神普救派教堂結婚。[40]兩人住在亞特蘭大新月公寓(Crescent Apartment)一號公寓,他們親切地稱之為「垃圾場」。現改造為瑪格麗特·米切爾故居博物館。[41]
1949年8月11日晚,瑪格麗特·米切爾與丈夫約翰·馬什準備去看電影《夜夜春宵》,欲過桃樹街時,米切爾在亞特蘭大第十三街與桃樹街交叉路口被一輛超速行駛的汽車撞倒。米切爾此後一直都未完全恢復意識,5天後,即8月16日,米切爾在格雷迪醫院去世,享年48歲。
肇事司機休·格拉維特(Hugh Gravitt)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案發時並不當班,開的是私家車。案發後,格拉維特因酒駕被捕,交了5450美元保釋金後釋放,直到米切爾去世。[42]
格拉維特起初受到醉駕、超速駕駛和逆向行駛指控。1949年11月,裁定犯有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18個月徒刑。實際服刑時間將近11個月。1994年,格拉維特去世,享年73歲。[43]瑪格麗特·米切爾葬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奧克蘭公墓。約翰·馬什於1952年去世,葬在瑪格麗特旁邊。
瑪格麗特·米切爾於1994年納入佐治亞具成就女性(Georgia Women of Achievement),2000年納入佐治亞作家名人堂。[4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