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麗蘇(英語:Mary Sue)是角色類型,往往是一個原本平凡而低微的角色突然變得無所不能、過度理想化,被文學批評認為是作者寫作水準低下的表現。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7月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1月2日) |
瑪麗蘇一詞出自1973年出版的二次創作小說《A Trekkie's Tale》。[1]:15
通常,會被形容為瑪麗蘇的角色,是女性角色。她們的行為模式老套,身上沒有值得一提的缺點,其主要功能是充當作者或讀者的完美想像的化身。通常被認為這是一種蒼白膚淺的人物形像。由於「瑪麗蘇」這個標簽的來源是一篇惡搞此類人物的小說,如果一個作者筆下的人物被人定性為瑪麗蘇,這不見得是作者的本意。男性的瑪麗蘇形像,在英文語境下通常被冠以"Gary Stu"、"Larry Stu"、"Marty Stu"等稱呼,而中文語境下的同義詞是龍傲天,日文語境下的同義詞是「俺TUEEE」和「厨設定」;至於「湯姆蘇」(Tom Sue)、「蓋瑞蘇」(Gary Sue)、「傑克蘇」(Jack Sue)的稱呼,則是華語同人界依據「瑪麗蘇」一詞創造出來的用以形容男性的詞彙,在英語國家不存在這樣的用法。
這個術語一般局限於同人原創的小說人物,並且,它在當下最常亮相的地方是在同人文圈子中,抑或是在人們談到同人小說時。角色扮演遊戲(RPG,role-playing games)或原作中的原創人物如果太過耀眼奪目或是在某些方面顯得完美得不現實,有時也會被指為「瑪麗蘇」 或 「原作蘇」(Canon Sue),《星際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衛斯理·克拉希爾(Wesley Crusher)就是其中一例。
「瑪麗蘇」這個名詞出自保拉·史密斯(Paula Smith)在1973年創作並發表在愛好者藝術雜誌《動物園》第二期(Menagerie #2)上的惡搞小說《星際迷航傳奇》。作者將小說的主角設定為瑪麗蘇上尉(「艦隊中最年輕的上尉——只有十五歲半」),藉此諷刺了《星際迷航》同人文中那些脫離現實的、帶着青少年幼稚幻想的完美角色。此類角色往往是原創的(非原著中的)青春少女,她們要麼和原著中的成年男角色們發生各種愛情糾葛,要麼是這些男角色的子侄輩或門徒。編輯們在1976年的《動物園》雜誌中聲明他們討厭這種角色:
在瑪麗蘇的故事——那些最年輕最聰明的角色們的傳奇歷險中,主角總是年紀輕輕就畢業於高等學府,並被委以重任。這些角色通常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技能,從文藝到動物學,從空手道到掰手腕無所不通。我們總會發現,這個角色不是正在俘虜三位男主角(寇克、史巴克和麥考伊)其中之一的眼球/心跳/靈魂,就是同時俘虜他們三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拯救了時代,就算作者讓她在最後一刻死掉了——她仍會得到全船人的悲傷哀悼。
如今,「瑪麗蘇」這個詞承載着完美理想的內涵,並且通常和自我代入(把有超能力的自己寫到小說故事裡去)有關。真正意義上的自我代入是角色對於作者本人的一種公開的和藝術化的代理,然而大多數被指為「瑪麗蘇」的角色卻不是這樣,儘管她們常常被稱作作者的「代理人」。「瑪麗蘇」的負面內涵來自於其對「完美理想」的暗示:她們被認為是蒼白而單薄的形象,太過完美,不夠現實,無法讓人產生興趣。評論者們認為,這樣一種代入性的角色,她們的存在僅僅是因為作者想要變得和她們一樣「與眾不同」。
這個名詞通常被和一些陳腐的橋段聯繫起來,諸如特殊的髮色和瞳色、神秘的能量、擁有奇幻的寵物、特別的出身、或者有着不同尋常的慘痛過去,這些特質是瑪麗蘇們的一般共性,雖然一些缺乏這些特質的角色也會被評論者打上「蘇」的標籤,同時一些原作中的女主角因為擁有上述特質而被定性成「蘇」,但這些特質在原文語境下其實很尋常。這個名詞(「瑪麗蘇」)被廣泛地與那些格外幸運——幸運得不真實的角色聯繫在一起。
她們的好運包括桃花運(瑪麗蘇永遠能得到她想要的男人)及人氣(「適合」的角色總會「剛好」被她吸引)。瑪麗蘇們在達成目標的路上鮮有阻礙,「心想事成」是瑪麗蘇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這意味着角色永不失敗的特質使角色缺乏人性化色彩,也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或共鳴。
「原作蘇」指的是原作中那些本身看起來就像瑪麗蘇的角色,而不是同人文中被重塑過的角色。典型的原作蘇是那些被指控為過度理想化的,或有着其他傳統意義上讓人聯想起瑪麗蘇的人物,比如通過設定一個不必要的悲慘過去、賦予超現實的技能或魅力、以及擁有永不失敗的能力來顯得「與眾不同」。這類例子包括《星際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衛斯理·克拉希爾(Wesley Crusher)和阿曼達·羅傑斯(Amanda Rogers)。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破曉》(Breaking Dawn),中國兒童動畫《小花仙》等作品也被批評為含有瑪麗蘇式的人物刻畫。
有許多的文本[哪個/哪些?]提供瑪麗蘇測試,用以幫助作者(尤其是沒有經驗的作者)來衡量他們筆下的人物是否是瑪麗蘇,同時提醒作者瑪麗蘇的存在。這些測試羅列了小說橋段和人物特質中那些讓人聯想起老套的「瑪麗蘇」的部分,從關於髮色和瞳色(「它是自然存在的顏色嗎」)的問題到作者和角色的關系(比如二者是否有同樣的姓名或昵稱)。
如果測試的得分足夠高,你會得到「疑似瑪麗蘇」的評價,如果分數更高,你會得到更嚴重的評價,諸如「超級瑪麗蘇」。最早的「瑪麗蘇快速檢測」是為《夜行神龍》(Gargoyles)的影迷而寫的,然而為了適用於其他同人和原創人物,這個檢測已經被修改了無數次,直至成為了某種小型的網絡模因(meme)。
大部分的此類測試都包括了一個免責聲明,表示即使在檢測中得到高分的角色也有可能不被看成「瑪麗蘇」。測試的首要目的是引導作者更好地塑造人物。許多作者認為這些測試是過分嚴厲的,以至於不僅小說人物會被檢測出「瑪麗蘇」屬性,連真實人物也會(最初的測試以及一些調整過的測試都指出,愛爾蘭歌手波諾,這個真實存在的人物,被測試成了「瑪麗蘇」)。
當涉及到推測性小說(科幻、奇幻、恐怖、架空歷史)中的角色時,角色們會僅僅因為擁有一些科幻小說中很常見的超現實設定,比如會魔法,擁有超能力,有非同尋常的名字、外貌、寵物,就在瑪麗蘇測試中得到了高分。儘管這些對能力和外貌的設定在小說的語境中十分尋常,老版的測試還是會給以高分。所以較新版本的測試會在規則中說明,上述情形中對超能力或非凡外表的設定可以被豁免,或是在選項中填上「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