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復古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由以薩摩、長州兩藩為主的武士與朝廷的岩倉具視等人發動的,宣告江戶幕府廢止、明治新政府成立的政變。在此之前,王政復古也是長州、薩摩等藩討幕派的理念。
起因與經過
江戶時代末期,黑船來航之後,圍繞與外國締結通商條約等事,朝廷開始恢復其傳統權威。既出現了倡導幕府和朝廷協作的公武合體派,又出現了反對幕府、甚至主張武力推翻幕府的尊王攘夷派。
基於土佐藩的建議,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根據公議政體論,於慶應3年10月14日(1867年11月9日)上奏明治天皇,提出大政奉還,翌日獲得敕許,將260年來由德川幕府掌握的政權返還朝廷。其目的被認為是使討幕失去名分,而德川家將作為政治中樞繼續掌握實權。
朝廷為了創設新的公議政體,下令德川家一門的德川慶勝和松平慶永,薩摩藩的島津久光,土佐藩的山內豐信,宇和島藩的伊達宗城,廣島藩(安藝藩)的淺野長訓,肥前藩的鍋島直正,岡山藩的池田茂政(德川慶喜的親弟弟)上洛(去京都)。公家的岩倉具視和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等討幕派準備通過政變,阻止親德川派的攝政二條齊敬和賀陽宮朝彥親王建立德川中心的政府。大久保利通等人決定不理睬薩摩長州兩藩10月21日下達之延期執行討幕密敕的命令,締結了薩摩、長州、安藝三藩出兵同盟。實行王政復古的日期原定於12月8日(1868年1月2日),由於土佐藩後藤象二郎的要求而延期一日。
12月8日(1868年1月2日)夜,岩倉具視在自宅召集薩摩、土佐、安藝、尾張、越前等藩重臣,宣言斷然實行王政復古。翌日,召開了舊體制下的最後一次朝議,決議:恢復長州藩主毛利敬親、毛利定廣父子的官位,允許其進京;解除岩倉具視的蟄居和出家處分;赦免八月十八日政變後逃往長州的五卿(原七卿中,錦小路賴德已病故,澤宣嘉因生野之變而再次逃亡到長州)。眾朝臣退出之後,正在待機的薩摩等5藩軍隊控制了京都御所的九門並嚴格限制通行,禁止攝政二條齊敬和賀陽宮朝彥親王進宮,剛剛被赦免的岩倉具視進宮參見。隨後,天皇在京都御所內學問所發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當天,在京都御所內的小御所進行了第一次總裁、議定、參與三職會議,稱為小御所會議,要求德川慶喜辭去內大臣官職並削封德川家領地。
王政復古大號令
大號令內容如下[1]:
三職任命如下:
- 總裁: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 議定:仁和寺宮嘉彰親王、山階宮晃親王、中山忠能、正親町三條實愛、中御門經之、島津忠義、德川慶勝、淺野茂勛、松平慶永、山內豐信
- 參與:岩倉具視、大原重德、萬里小路博房、長谷信篤、橋本實梁
總體來看,大號令雖然講「復古」,但也革新了傳統的攝政和關白體制,建立了在天皇親政名義下以一部分公卿和薩摩長州兩藩主導的新政府。三職制度一直執行到慶應4年閏四月發布政體書時,才為太政官制度所取代。
走向戊辰戰爭
諸藩並不完全認同薩摩等藩的強硬主張,而幕府方面的強硬派堅決反對辭官納地。12月16日,德川慶喜在大阪與美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荷蘭王國、意大利王國、普魯士王國六國公使會談,要求不干涉日本內政並繼續承認幕府的外交權。12月19日公然要求朝廷撤回王政復古大號令。12月22日朝廷下達的命令書幾乎完全將政權繼續委任給德川慶喜[2]。薩摩藩遂暗中挑撥,製造火攻江戶薩摩藩邸等事,使江戶陷入混亂而激怒幕府勢力,德川慶喜遂上表討伐薩摩藩,以幕府步兵隊、會津藩和桑名藩兵為主力的幕府軍由大阪向京都進發。慶應4年1月3日(1868年1月27日),幕府軍與長州、薩摩藩兵組成的新政府軍在鳥羽、伏見一帶交戰,於是戊辰戰爭爆發。
注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