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東峰,位處臺灣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之間,標高3,869公尺,日治時期名為東山、新高東山、臺東新高、蕃薯寮新高[1],山體岩壁崢嶸,巍峨險要,台灣登山家邢天正稱其為天壘峰[2],為玉山山脈中的一座山峰、台灣百岳排名第三的高峰,也是台灣百岳名峰中的「十峻」之首,位於玉山主峰東側,歸屬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為高屏溪主流荖濃溪發源地。
首登
1896年,林圯埔(今 南投縣竹山鎮)撫墾署長齋藤音作於1896年11月13日組團由林圯埔出發登台灣最高山,並於21日登頂,以氣壓計量得海拔超過四千公尺,埋旗山頂為證,28日原路返回林圯埔,下山後並奏函明治天皇改頒命名玉山,但其所登頂的山頭並非玉山最高峰,而是最難攀登的玉山東峰。1898年12月26日,德國探險家史德培博士(Dr. Karl Theodor Stöpel)在山頂發現齋藤所埋的日本國旗,並證實齋藤氏的誤登[3]。史德培博士據此稱玉山東峰為齋藤峰(齋藤岳,德語Saitospitze)[4]:89-92[5] [a],但此稱未被廣泛採用。
玉山東峰緊臨荖濃溪源頭溪谷突然垂直拔高最為高聳陡峭的這一面岩壁,也就是玉山東峰北壁,首次有記錄的攀登,是由當時為大學生的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駐新高駐在所警官真瀨垣丑丙、東埔社布農嚮導馬其里(布農語:Makili Takeshitahoan)等三人在1931年8月29日,由新高駐在所出發成功攀登玉山東峰北壁的東北岩溝。[6]
玉山東峰北壁是台灣高山少見的幾處技術攀登岩場,首次有記錄的技術路線攀登,是由攀岩者俱樂部林克孝、黃立德、施志平、吳玉忠、陳平餘等五人繩隊於1981年10月9–10日在岩壁上緊急露宿、兩天艱難的攀登後,於10日中午完成高達300公尺的岩壁攀登,攀登過程登載在《野外》雜誌。[7]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10月10日同一天,攀岩者俱樂部的另一攀登隊何中達、林亮光、郭建亨等三人也首次完成了玉山正北壁的技術繩隊攀登。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