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際鑾(1927年12月24日—2022年4月19日),男,江西瑞昌人[3],中國焊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南昌大學前校長、名譽校長,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十一大、十五大代表[4]。主要從事焊接電源、焊接溫度場、弧焊過程控制、焊接跟蹤、焊接冶金研究。被稱為中國焊接事業的奠基者。[2]
父親為鐵路職員,家庭貧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家遷到昆明。1943年,通過自學中學課程,考入昆明中山中學,插班入高二就讀。1944年在全省高中畢業統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5]1946年8月隨校轉至國立清華大學機械系,1948年畢業並留校任教[6]。1950年8月至1953年8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讀研究生。[1]
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7年選為科教工作座談會代表,討論文革善後與究責事宜,與會學者並同意恢復高考。[7]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1982-1985)、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1981-1986)、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會長(2011-202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