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鐘(water clock,clepsydra)泛指古代以水計時的器具;水鐘是一種時鐘,通過調節液體流入(流入型)或流出(流出型)容器的流量來測量時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7月17日) |
漏壺為水鐘的一種,又稱銅壺滴漏、銅水滴漏,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示時間,又稱漏刻;常用青銅為材料製作。 李約瑟推測漏壺可能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入中國,時間可能早達公元前二世紀的周朝,最遲不會晚於公元前一世紀。劉勝墓中即有發現。 明史歷一記載[1]
定時之術,壺漏為古法,輪鐘為新法,然不若求端於日星,晝則用日,夜則任用一星。皆以儀器測取經緯度數,推算得之。此定時法也。
——張廷玉,《明史·歷一》
最早的銅壺呈圓筒狀,近底部有一個漏嘴,壺蓋有小孔插著刻有度數的木箭或木尺。當壺水從漏嘴流出,木箭便會下降,從而指示出當時的時刻。漏箭共有一百刻,分晝夜。夏至通常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則相反;春秋二分晝夜各五十刻。
西漢開始,泄水型漏壺逐步被受水型漏壺取代,其特色是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
到了元代,銅壺滴漏演變成階梯式漏壺。由元朝時的廣州冶鑄工人冼運行等人鑄造的壺分四層,由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受水壺4壺配成。由上而下漸次縮小。最底的受水壺中豎一支銅尺,上面刻畫12時辰。水由最高的日天壺自上而下依次滴至底層的受水壺。壺中浮箭逐漸上升,指示時辰,每天誤差不大。原物現陳列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廣州博物館陳列的為複製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