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清代八旗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白旗(滿語:ᡤᡠᠯᡠ
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ᡤᡡᠰᠠ,穆麟德轉寫:gulu šanggiyan gūsa),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純白而得名。與鑲黃旗、正黃旗並稱為「上三旗」。
皇太極繼位後,正白旗、鑲白旗與正黃旗、鑲黃旗互換旗分[1]:158。天聰九年(1635年)後,在八旗排序中,位於鑲黃旗、正黃旗之後。崇德八年(1643年),正白旗與鑲白旗互換旗分[2]:9—10。順治帝親政後,為正白旗旗主。正白旗與鑲黃旗、正黃旗同為上三旗。
正白旗、鑲白旗的創立與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相關。褚英曾代父執掌國政,專主國人五千家、牧群八百等物。乙卯年(1615年)八月,褚英被父親努爾哈赤處死,並收回禇英專主的國人、阿哈、牧群、敕書及其他財產。當年,努爾哈赤編立八旗[1]:157。
朝鮮王朝鄭忠信、1621年的奏疏中,正白旗稱為「白旗無畫」旗,鑲白旗稱為「白旗畫黃龍」旗,正白旗旗主為皇太極,鑲白旗旗主為褚英之子杜度。正白旗固山額真為何和禮。當代研究者指出,到天命末年時,皇太極已是正白旗、鑲白旗旗主[1]:156—157。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逝世、皇太極繼位。正白旗、鑲白旗與正黃旗、鑲黃旗互易旗分。努爾哈赤在世時,將大部分屬人均分給同母的三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每人有十五牛錄,自已保留十五牛錄。皇太極主政後,將父親努爾哈赤遺留的十五牛錄,分給異母弟多鐸。占有三十牛錄的多鐸成為新正白旗的旗主。正白旗的固山額真為喀克篤禮[1]:158。
皇太極主政初期,為四大貝勒共治。當代研究者指,皇太極為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抗衡,蓄意培植正白旗、鑲白旗實力,養成兩旗旗主多鐸、多爾袞的權勢[1]:159。《瀋陽往還日記》中天聰五年(1631年)的記載,稱正白旗為白旗[1]:160。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與代善產生矛盾。為壓抑代善,在八旗排序時,將代善所領的正紅旗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位於正白旗之後[2]:9—10。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逝世。鑲白旗旗主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競爭帝位。多爾袞依靠自已所領的鑲白旗、弟弟多鐸所領的正白旗支持,扶立皇太極幼子福臨,即順治帝繼承帝位[1]:161。
多爾袞為攝政王時期,則是正白旗旗主,其弟多鐸則為鑲白旗旗主。中國學界對兄弟二人領旗問題存在爭議。清史學家孟森認為,多爾袞始終是正白旗旗主。其他學者認為,多爾袞先為鑲白旗旗主,後改領正白旗[1]:1。研究者杜家驥根據旗人旗籍變化的紀錄,推測在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至十一月間,八旗排序第三位的正白旗與第五位的鑲白旗互換旗纛,改變旗分。成為新正白旗旗主的多爾袞,依靠互換旗纛,獲得僅次於皇帝,即兩黃旗旗主的政治地位。崇德八年十月,多鐸因謀奪范文程之妻,其十五牛錄被調入多爾袞旗下,而多爾袞旗下之阿濟格及其牛錄被調入多鐸旗下。杜家驥認為對多鐸的處罰大體出於多爾袞的政治需求,互換旗纛與之發生於同一時間。牛錄的調整亦使正白旗、鑲白旗下屬的牛錄保持大致持平,各成整旗規模。多爾袞成為獨領正白旗的全旗之主[2]:9—10。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逝世。次年年初,順治帝對多爾袞展開政治清算,正白旗也改由皇帝親自統帥,成為清代八旗上三旗之一。
與其他旗分相同,正白旗分為滿洲、蒙古、漢軍三部分。清朝末期,正白旗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兩萬六千人,家眷總人口約13萬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