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國信(日語:源国信/みなもと の くにざね Minamoto no Kunizane */?,1069年—1111年2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後期公卿和歌人,村上源氏出身,官位是正二位權中納言,《百人秀歌》、《時代不同歌合》和《新百人一首》歌人,外孫有近衛基實和松殿基房,外甥是藤原忠通,侄女是待賢門院堀河,兩人均是《百人一首》歌人。此外,冷泉家時雨亭文庫藏《源中納言家懷舊百首》作為「冷泉家歌書類」的一部分在2003年5月29日獲指定為重要文化財[1]。
源國信 | |
---|---|
![]() 中納言國信 時代不同歌合 | |
《百人秀歌》歌人 《時代不同歌合》歌人 《新百人一首》歌人 | |
時代 | 平安時代 |
出生日期 | 延久元年(1069年) |
逝世日期 | 天永2年正月10日(1111年2月26日) |
日語假名 | みなもと の くにざね |
羅馬字 | Minamoto no Kunizane |
本姓 | 源氏 |
家系 | 村上源氏 |
別名 | 坊城中納言 |
位階 | 正二位 |
官位 | 權中納言 |
敕撰歌 | 37首 |
初次收錄 | 《金葉和歌集》 |
編著 | 《堀河百首》 |
父親 | 源顯房 |
母親 | 藤原良任之女 |
兄弟 | 源雅實 源顯仲 源雅俊 源國信 源信雅 源顯雅 源雅隆 源雅兼 相覺 顯覺 定海 隆覺 覺樹 清覺房 覺雅 |
姐妹 | 藤原賢子 源師子 御匣殿 藤原顯隆之妻 藤原師實之妻 別當殿 堀河院承香殿 |
妻 | 高階泰仲之女 高階經成之女 |
子 | 源顯國 源國教 源雅國 源信時 源俊國 源國範 信顯 延信 仁信 信智 |
女 | 源信子 源俊子 |
親戚 | 外孫: 近衛基實 松殿基房 |
生平
根據《公卿補任》記載,國信是源顯房的三子[2],《尊卑分脈》指其是四子,享年46歲[3],《中右記》則指是43歲,由於他死於天永2年正月10日(1111年2月26日),以《中右記》的說法來算的話,他生於延久元年(1069年)[4],《國史大辭典》[5]、《和歌文學大辭典》[6]、《國書人名辭典》[7]、《日本人名大辭典》和《朝日日本歷史人物事典》均採納此說法[8]。
國信在敘從五位下後,於承曆3年11月(1079年11月26日至12月25日)就任信濃權守,永保元年8月(1081年9月6日至10月4日)出任右兵衛佐,永保3年正月(1083年1月21日至2月19日)升至從五位上(勞),同年2月(2月20日至3月20日)就任右近衛少將,同年4月(4月20日至5月19日)改任左近衛少將,永保4年正月(1084年2月9日至3月8日)兼任美作權介。應德3年正月5日(1086年1月22日),他升至正五位下(勞),正月14日(1月31日)補任藏人,同年11月26日(1087年1月3日)堀河天皇即位,他再獲補任為藏人,寬治2年正月升從四位下(勞),寬治3年正月5日升從四位上(無品媞子內親王御給),同月兼任備後介。寬治5年正月(1088年1月27日至2月24日),他升至正四位下(院御給),並且改任左近衛中將,同年4月(4月24日至5月22日)兼任齋院長官,寬治7年2月(1093年2月28日至3月29日)兼中宮權亮,同時離任齋院長官,寬治8年2月(1094年2月18日至3月18日)兼任美作權守,同年6月13日(7月27日)補任藏人頭[2],6月22日(8月5日)獲准使用禁色[9]。
永長2年4月(1097年5月14日至6月12日),國信兼任內藏頭,同月辭任。承德2年正月(1098年2月4日至3月5日),他就任參議,續任左近衛中將,翌年正月3日(1099年1月26日)升至從三位(院行幸賞),同月(1月24日至2月22日)兼任播磨權守,康和2年7月23日(1100年8月30日)升至正三位(造宮行事賞)。康和4年正月(1102年1月21日至2月18日),他就任權中納言,同年3月20日(1102年4月9日)升至從二位(御賀院司賞),康和5年正月2日(1103年2月10日)再升至正二位(行幸鳥羽院賞。院司賞。)[2],同年12月16日(1104年1月15日)就任齋院敕別當[10]。天永元年10月28日(1110年12月11日),他前往鳥羽參拜期間患上糖尿病,病情日益嚴重,最終在翌年正月9日(1111年2月25日)出家後於翌日死去[9]。
和歌
敕撰和歌集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 |
---|---|
金葉和歌集 | 二度本:163、304、344、444 三奏本:156、355、443 |
詞花和歌集 | 262 |
千載和歌集 | 2、108、411、501、573 |
新古今和歌集 | 10、160、248、847、924 |
新敕撰和歌集 | 85、405、740、768、1219、1220、1221、1330 |
續後撰和歌集 | 644、1010、1023、1204 |
續古今和歌集 | 1247 |
續拾遺和歌集 | 1288 |
新後撰和歌集 | 368、1017 |
玉葉和歌集 | — |
續千載和歌集 | |
續後拾遺和歌集 | 325、418 |
風雅和歌集 | 974 |
新千載和歌集 | 66、123 |
新拾遺和歌集 | — |
新後拾遺和歌集 | |
新續古今和歌集 | 788 |
國信總共有37首和歌收錄於敕撰和歌集[8],其中27首出自堀河百首[4],另有一首連歌收錄於《菟玖波集》(連歌大觀編號3944[11])。歌風方面,他介乎於當時的傳統以及改革派,作品溫和之餘也帶有新鮮感[4],能夠具體形象化的作品較多[6],文法和概念上則混雜口語[12]。他作為堀河天皇的近臣,是堀河院歌壇的領導人物,堀河百首推測便是由其策劃,他也舉辦了源宰相中將家和歌合,在堀河天皇死去時,也創作了戀昔百首和歌以示追悼。此外,他也被由阿在《詞林采葉抄》中視為是替《萬葉集》添加次點者之一[6]。
百人秀歌
這首和歌收錄於《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一「春歌上」,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10,詞書是「堀河院在位期間,獻上百首歌時以殘雪為題而作」(堀河院御時、百首歌たてまつりけるに、残の雪のこころをよみ侍りける)[16][注 1]。此歌出自於堀河百首[19],同時收錄於《時代不同歌合》、《新百人一首》、《定家八代抄》、《定家十體》和《歌枕名寄》,在《定家十體》中是「有一節樣」的例歌,在《歌枕名寄》中,此歌的「わたる」部分寫成「いづる」。關於此歌被剔除出《百人一首》的理由,推測是由於第四句與壬生忠岑的入選作的第二句類同,加上兩度使用春字,而且「したもえ」這個用詞也讓人聯想到《俊賴髓腦》中提到的周防內侍的死因,因此才以後鳥羽院的作品取而代之。也有可能是因為是此歌屬於新古今集的風格,反而導致它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新百人一首》雖然以《百人一首》以外的歌人為收錄準則,不過在《百人秀歌》的三名歌人中卻僅挑選了國信,如果足利義尚知道《百人秀歌》的存在的話,理論上他也會同時挑選藤原定子和藤原長方至《新百人一首》,因此此歌獲選為《新百人一首》可能出於偶然[14][20][2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