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虚观map

37°12′23″N 112°11′03″E

事实速览 清虛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清虛觀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平遙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元至清
編號第六批第407項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关闭

清虛觀是一座大型道教建築群,位於中國山西省平遙縣縣城古城街道東大街109號[1],古城下東門內,距離平遙城牆的下東門(親翰門)僅有100米。平遙縣博物館設於此處。觀內已無道士修行。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虛觀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原稱太平觀[2],一說建於唐高宗之末年[3]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賜名清虛觀。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禮部學士郝純授命還鄉,在清虛觀濟眾發藥,留有題字刻石。金明昌六年(1195年),彰善里王寅發起維修清虛觀,知觀道士張致淵刻石。[4]

元初,清虛觀改稱太平興國觀,為全真教掌教人、清和真人尹志平(1169-1251年)住持之地[5]。尹志平掌教十一年(1227-1238 年)後隱居,繼任的掌教李志常(1193-1256年)掌教十八年(1238-1256年)。元憲宗二年壬子(1252年)七月十五日,蒙哥皇帝下旨改名太平崇聖宮[6]。清代復稱清虛觀。

favicon
5 sources

建築

清虛觀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整個建築群坐南朝北,占地5890.9平方米,共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中軸線上的牌坊、山門、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玉皇閣,以及兩側的配殿。現存建築包括元、明、清三代遺構,其中龍虎殿為元代建築,余為明清所建。

favicon
2 sources

牌坊

牌坊為木構二柱式,單檐歇山頂

山門

山門建於清代,面闊五間,懸山頂。

龍虎殿

龍虎殿為元代的舊山門,體量龐大,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栱四鋪作。飛檐高挑,頗有古韻。明間為通道。前後出廊,前廊下左右分別塑有青龍星君像和白虎星君像兩尊泥塑,高近5米,分別手持,怒目對視,形成守護之勢[7],牆上浮雕龍虎騰雲圖案。

純陽宮

獻殿名為純陽宮,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卷棚頂,前檐帶抱廈

三清殿

三清殿為清虛觀的正殿,緊鄰純陽宮,屋檐之間僅留出一線天。它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8]殿身前出廊檐,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拱,用以緩和與純陽宮之間的侷促氛圍。遠觀純陽宮與三清殿,形同一座造型複雜而優美的單體建築,一間、三間、五間層層疊退[9]

玉皇閣

玉皇閣為最後一排建築。原本為二層,下層為三眼磚砌窯洞,上層木樓閣毀於火災。

第三進院落的窯殿和臨時建築,保存博物館收藏的木雕、石刻等珍貴文物,包括北朝唐宋佛像、唐代墓誌、明代道教木刻像、北朝造像碑等。紗閣戲人每閣表現一部戲劇的場景,原有36閣,現存28閣,由六合齋紙紮店藝人許立廷(許老三)製作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包括《鴻門宴》、《斬黃袍》、《飛虎山》、《雙帶劍》、《狐狸緣》、《鐵釘床》、《借傘》、《春秋筆》等。每閣高77厘米,寬83厘米,人物身高約50厘米,行當齊全,形象生動,木閣雕刻華美。春節期間舉辦社火活動時,紗閣戲人在市樓內展出。

清虛觀保存有數通元代碑碣。除上文所提的元太宗九年(1237年)「清和真人題刻」石碣和元憲宗三年(1253年)「太平崇聖宮宣諭」石碣之外,尚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石碣。三清殿現存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八思巴文示諭碑」,碑陽和碑陰分別為八思巴文和漢字譯文,此碑碑面在陰雨天氣前會出現潮濕現象,透明且有靈光出現,稱為「透靈碑」。

保護

2006年5月25日,清虛觀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6-407[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