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俗稱深山竹雞或紅腳竹雞,是臺灣特有,也是唯一的雉科山鷓鴣屬鳥類,它僅分佈於台灣。其黑白分明的面紋明顯有別於其他臺灣的雉雞。性隱蔽而機警,棲息於中低海拔的原生闊葉林底層,常三五成群活動[3]。
分類
斯文豪在1864年描述了這個物種,並提出它屬於一個新的屬,Oreoperdix。這種鳥的喉部有一塊「醜陋的紅色斑塊」。[4]斯文豪最初以為這只鳥受了傷,但經過仔細檢查發現該斑塊是自然存在的。這個紅斑可能僅在繁殖季節出現。[4]這是一個單型種,[5]現在被歸入山鷓鴣屬(Arborophila)屬。[6]其種小名crudigularis源自拉丁文,意為「流血的」和「喉部的」。[7]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它的最近親並不在鄰近的中國大陸,而是在東南亞,它們沿著冰河時期期間由海平面下降而暴露的大陸棚區域擴散。[8]
描述
臺灣山鷓鴣約28 cm(11英寸)長。雄性約重311 g(11.0 oz),雌性約重212 g(7.5 oz)。[9]頭頂為灰色。頭部兩側為黑色,有白色的眉毛、下巴和眼睛下方的斑塊。喉部為白色,有一個黑色的半項圈。[10]上體為橄欖灰色並有黑色條紋,圓形的紅褐色翅膀上有三條灰色條紋。尾巴短而圓。下體為藍灰色,兩側有白色條紋。眼睛為黑色,周圍有一個窄窄的紅圈。喙為藍灰色,腳為橙紅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喉部條紋較少,兩側條紋較多。[9]
分佈與棲地
這種鷓鴣是臺灣特有種,分佈於中央和東部山區。[10]它棲息於闊葉林,偏好灌木叢和底層植被。分佈海拔高度為700—3,000米(2,300—9,800英尺),主要為1,500—2,000米(4,900—6,600英尺)。[5]
行為
臺灣山鷓鴣的叫聲是一系列gurru的上升和下降音調。經常聽到二重唱和合唱。單獨的叫聲類似於大彎嘴的叫聲。[9]它們成群結隊地覓食,通常為兩到三隻鳥,吃蚯蚓、漿果、種子、幼苗和昆蟲。根據海拔高度不同,繁殖季節從三月到八月不等,它們在裂縫或樹下築巢。每窩有六到八顆白色的蛋,孵化期約為24天。[5]
狀態
該物種的種群數量估計超過10,000隻成熟個體。在保護區外的數量可能因森林砍伐而下降。由於其種群和分佈範圍比早期估計的要大,IUCN於2014年將其降為無危物種。它分佈於幾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