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塞密度指數(Silt Density Index,簡稱SDI),亦作污染指數(Fouling Index,簡稱FI)或淤塞指數(Silt Index,簡稱SI)[1],是一個衡量水質的指標[1]。淤塞密度指數透過測定在標準壓力(206.8 kPa(30 psi),即2.1 bar[2])和標準時間間隔(5分鐘、10分鐘、15分鐘[3]或30分鐘)內,一定體積的水樣(數值要至少取得500 mL樣本水才有效[3])通過一特定微孔膜濾器(例如用於逆滲透系統者,一般使用平均孔徑為0.45微米[1]的濾孔濾膜)的阻塞率[4],又或其結垢能力的量度而得到。這個指數表示水中膠體物和懸浮物含量的多少,經常用於對要用納濾或逆滲透處理的水進行分類。
由於存在於水中的顆粒,令通過膜的過濾速率降低。 SDI15是在15分鐘內通過膜的體積流量的每分鐘平均百分比變化。
淤塞密度指數可用以下表達式計算[5]:
其中:
- :第一次取得500毫升所需的時間
- :第二次取得500毫升所需的時間
- :從取得第一次測量後到取得第二次測量之間經過的時間
利用反滲透系統的海水淡化廠也需要非常有效的過濾裝置,因為海水的SDI通常很高而且可變(一般值約20至30左右)[6]。一般以SDI小於3為低污染的指標[1]。
參考文獻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