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斑燕學名Hirundo tahitica)為燕科燕屬鳥類,又名洋斑燕。分佈於熱帶南亞及南太平洋的島嶼,包括沖繩、琉球、聖托馬斯、本古特、菲律賓、台灣等地,多生活於島嶼或山腳坡地、草坪、也圍繞樹林附近有廊廓的平房、高大建築物、工廠飛翔、棲在空曠地區的樹上以及喜棲在無葉的枝條或枯枝。[2]

事实速览 洋斑燕, 保護狀況 ...
洋斑燕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燕科 Hirundinidae
屬: 燕屬 Hirundo
種:
洋斑燕 H. tahitica
二名法
Hirundo tahitica
(Gmelin, 1789)[2]
关闭

除了當地的季節性遷徙外,牠通常為留鳥。這種鳥類與沿海地區有關,但正逐漸向森林高地擴展。[3]山燕喜燕過去曾被認為是同種。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太平洋塔希提島[2]

2022年,為了與其分類地位相符,「中國鳥類名錄」10.0版將洋斑燕的中文名修改為洋燕[4]

分類學

洋燕於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正式描述,這是在他對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的修訂與擴展版本中進行的。格梅林將其歸入燕屬Hirundo,並創造了二名法名稱Hirundo tahitica[5] 格梅林的描述基於英國鳥類學家約翰·拉瑟姆在1783年所描述和插圖的「大溪地燕子」,此內容刊載於他的著作《鳥類綜述》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6]

目前確認有七個亞種[7]

與台灣相關的亞種,

  • 洋斑燕蘭嶼亞種學名Hirundo tahitica abbotti)。分布於普洛曼加納島、阿南巴斯島、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8]
  • 洋斑燕台灣亞種學名Hirundo tahitica namiyei)。分布於沖繩、塔希提島、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沖繩島[9]

描述

此物種為一種小型燕子,體長約13 cm(5.1英寸)。牠有藍黑色的背部和頭頂,翅膀和尾巴較棕色,面部和喉嚨呈紅色,下腹呈暗色。牠與家燕及密切相關的喜燕不同之處在於其尾巴較短且不如家燕那般深叉。[3][10]

行為

洋燕築巢時,會用嘴巴收集泥團建造整齊的杯狀巢穴,通常位於懸崖邊緣或人造結構如建築物、橋樑或隧道下。巢內襯有較柔軟的材料,產卵數為兩到三顆。牠的行為與其他空中食蟲動物類似,例如其他燕子和不相關的雨燕。牠是一種飛行速度很快的鳥,主要在空中捕食昆蟲,尤其是蒼蠅[3]

圖集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