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天主教汾陽教區拉丁語Dioecesis Feniamensis)是天主教中國山西省設立的一個教區,屬於山西教省。汾陽教區是聖座首批6個國籍傳教區之一。[1][2]

事实速览 天主教汾陽教區 Dioecesis Feniamensis, 基本資訊 ...
天主教汾陽教區

Dioecesis Feniamensis
教會管區
基本資訊
教座位置中國山西省汾陽市
管轄範圍汾陽市及其附近地區
禮儀形式拉丁禮
所屬教省山西
創設時間
主教座堂汾陽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首長職銜主教
教務首長
教宗方濟各
教省總主教孟寧友主教
教區主教教座從缺
副主教冀偉忠神父
統計資料
教友人數15,618人
堂區數21個
聖堂數139所
神職人員31位
关闭

 

概況

1946年4月11日,聖座在中國設立聖統制,汾陽宗座代牧區升格為汾陽教區,屬於山西教省

1950年,汾陽教區信徒人數為15,618人、21個堂區、139所聖堂及小堂、31位司鐸(30位教區司鐸、1位修會司鐸)。[3]教座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汾陽三皇廟39號的汾陽耶穌聖心主教座堂[4]現時,教區處於教座從缺態狀。

附屬事業

1948年,在教區內設有小學4所、孤兒院2所、安老院1所和診療所1個。[5]

歷史

汾陽宗座代牧區中國第一批的6個由中國籍司鐸負責管理的傳教區之一。1926年5月12日,聖座太原府宗座代牧區劃出山西省的15個縣包括:汾陽孝義介休平遙文水臨縣離石(現在的方山圪洞鎮當時屬離石)、中陽(柳林當時屬中陽)、興縣嵐縣交城婁煩靜樂,成立汾陽宗座代牧區,並任命國籍方濟會會士陳國砥出任首任宗座代牧。同年10月28日,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由時任教宗庇護十一世親自為陳國砥在內的首批6名中國籍主教舉行祝聖大典。1927年5月5日(聖神降節),陳國砥主教帶領太原府宗座代牧區的所有中國籍神職人員共17人來到汾陽展出牧靈工作。當時,汾陽宗座代牧區信徒約1,100人,設立10個堂區包括:離石、臨縣青塘、文水、平遙、介休、柳林和中陽、靜樂、方山等。

1927年9月,宗座代牧區在汾陽城內成立小修院。1928年,又在峪道河成立預修院,且在汾陽城內辦保赤會。1931年,華北的汾陽宗座代牧區洪洞宗座代牧區宣化宗座代牧區易縣宗座監牧區,在宣化合辦神哲學院。

1946年4月11日,聖座在中國設立聖統制,汾陽宗座代牧區升格為汾陽教區,屬於山西教省。1949年,雷震霞接替劉錦文主教出任汾陽教區第三任正權主教,且在上海聖座駐華公使黎培理總主教主禮晉教。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開始針對天主教進行宗教迫害及打壓,教會已經無法正常運作。1955年9月27日在鎮壓反革命運動期間,上海教區主教龔品梅被指反革命被捕後不久,雷主教與汾陽教區的多位神父亦被捕入獄。與此同時,在1958年7月3日汾陽教區的神職人員、修女和信徒由政府控制的中國天主教友愛會強迫下選出高庸,成為汾陽教區主教候選人。1962年1月24日,高庸在北京奉天總教區總主禮皮瀨石自選自聖成為汾陽教區主教,但未獲聖座承認。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6年1月2日教區內的18位司鐸集中在榆次及成為批鬥對象,此後被送往各處接受勞改。教區各處聖堂被佔據及被毀。1970年,雷震霞主教被批鬥及以「反革命」為由被槍決。1980年代初,汾陽教區逐步恢復運作,且司鐸們得到平反。

Remove ads

教堂及朝聖地

汾陽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位於呂梁市汾陽三皇廟巷,建於1932年。主教座堂是哥德式建築,屋頂為中式建築風格。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佔用及破壞,1993年12月被列為汾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山中華聖母堂是教區內的一處聖母朝聖地,位於臨縣三交鎮西南十五公里的楊家山村。聖堂建於1908年,文革期間被毀壞,1993年在原址重建。2000年,成為教區朝聖地,並將奉獻給中華聖母

歷任主教

汾陽宗座代牧

汾陽主教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