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昌鐘鼓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的縣城中心,建成於明代萬曆十五年(1587年),在清朝曾有多次修繕,古浪大地震中被嚴重震損,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受過多次修繕。該樓通體高24.5米,可分為台基和樓體兩個部分。2006年,永昌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鐘鼓樓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 |
編號 | 6-802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永昌鐘鼓樓位於永昌縣城中心,又名聲教樓。該樓於明代萬曆初年始建,並於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成[a]。此後該樓曾於清朝順治年間和乾隆二十二年(1767年)進行過修繕,但也曾經歷過多次地震。1927年的古浪大地震中[2],該樓部分構件斷裂脫卯,樓體傾斜並出現下陷[3]:205-20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物部門曾對該樓進行過多次維修。1981年,永昌鐘鼓樓被列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永昌縣人民政府對鐘鼓樓進行了落架重修,該次施工自1984年6月開始,歷時兩年完成,共計花費經費53萬元,其中1萬元為民間籌措。這次維修基本恢復了該樓始建時的樣貌,並重新配置了鐵鑄大鐘和大鼓[1]:746-747。2006年,永昌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15年6月,永昌鐘鼓樓正式開始修繕施工,預計將於2016年6月完工[5]。
永昌鐘鼓樓通高24.5米,共分為台基與樓體兩個部分。台基呈方形,底邊寬22米,高7.2米,整體為夯土版築,外表以明式磚作為護壁,中心留有拱洞可供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個方向穿行而過。各個拱洞外側上方各有一塊磚刻額匾,其中東側為「大觀」、南側為「迎薰」、西側為「寧遠」、北側為「鎮朔」。台基頂部的四邊均建有女兒牆,該牆為青磚質地,高1.5米。台基的西北側建有可供登頂的磚台,台基上方置有一口高1.35米、口徑1.1米、重1噸的鐵鑄大鐘。樓體位於台基正上方,為木質結構,為兩層三檐的重檐盝頂式建築。其中底層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內有一面直徑1.36米的大鼓。四面正中設有格扇門,並建有厚邊牆,牆連接四角的承重柱。頂部為雙翹單昂斗拱。第二層也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層檐和檐柱向內收縮,四面檐下設置有相互通聯的望台圍欄。此外四面還各設置有三塊匾額均呈上中下式排列。其中東側為「麗日摩雲」、「民淳俗美」、「金闕迎恩」;南面為「文運天開」、「魁壁聯輝」、「雲錦天香」;西面為「中天一柱」、「懷柔西域」、「玉關通道」;北面為「聲聞四達」、「保障金川」、「威宣沙漠」。頂層上方為盝頂式屋頂,盝頂上方為八卦式寶頂。[3]:206-207[1]:746-747[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