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嘉學派,又稱「事功學派」、「功利學派」,是南宋時期重要的一個儒家學派,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呈鼎足相抗之勢。因成型及發展於永嘉(今溫州)地區,代表人物又多為永嘉學者,故稱為「永嘉學派」。
淵源於北宋慶曆年間的王開祖、丁昌期流派,永嘉地區學者輩出,史稱「溫多士,為東南最」[1]。元豐年間,周行己與許景衡、劉安節、劉安上、戴述、趙霄、張輝、沈躬行、蔣元中就學於太學,號稱「永嘉九先生」[2]。到南宋時,在鄭伯熊、薛季宣、陳傅良、徐誼等永嘉學者手中形成學派,後葉適集永嘉學派前輩之大成[3],進一步擴大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在南宋的學術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黃宗羲稱「濂洛之統合諸家,橫渠之禮教、康節之數學、東萊之文獻、艮齋止齋之經制、水心之文章,莫不旁推交通,連珠合璧,自來儒林所未有也」[4]。
南宋時期,永嘉地區工商業經濟發達,出現數量眾多的富商、富工及經營工商業的地主,他們要求抵禦外侮,維持社會安定,主張買賣自由,尊重富人,並希望能減輕捐稅,發展商業。這和宋代一定程度上市場經濟的發達、資本主義勢力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永嘉學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學派最大的特點,主張利與義的一致性,「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反對某些道學家的空談義理或是無條件的付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