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氯硝基甲烷,俗稱氯化苦(英語:Chloropicrin),是一種化學式為Cl3CNO2的有機氯化合物。這種高毒性的物質曾被用作代號為PS的化學武器;現在則主要用作熏蒸劑和殺線蟲劑。[1][2]
三氯硝基甲烷 | |||
---|---|---|---|
| |||
IUPAC名 trichloro(nitro)methane | |||
別名 | PS | ||
識別 | |||
CAS號 | 76-06-2 | ||
ChemSpider | 13861343 | ||
SMILES |
| ||
InChI |
| ||
InChIKey | LFHISGNCFUNFFM-UHFFFAOYAJ | ||
ChEBI | 39285 | ||
KEGG | C18445 | ||
性質 | |||
化學式 | CCl3NO2 | ||
摩爾質量 | 164.375 g·mol⁻¹ | ||
外觀 | 無色液體 | ||
密度 | 1.692 g/ml | ||
熔點 | -69 °C | ||
沸點 | 112 °C(分解) |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22, R26, R36/37/38, R43, R50/53 | ||
安全術語 | S:S36/37, S38, S45 | ||
歐盟分類 | T+ | ||
GHS危險性符號 | |||
NFPA 704 |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氯化苦最早於1848年由蘇格蘭化學家約翰·斯登豪斯發現。當時他用氯化劑(可能是次氯酸鈣)與苦味酸(Picric acid)反應:[3]
斯登豪斯根據他使用的反應物將合成出來的這種物質命名為「氯化苦」(Chloro-picrin),儘管氯化苦並不是苦味酸的氯化物。
氯化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被使用。在1917年,有報道指德軍當時在測試一種新型化學武器,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化學武器就是氯化苦。雖然毒性不如當時的其他化學武器,但氯化苦是一種能被皮膚吸收的強力催淚劑並能導致中毒者嘔吐——這常常使得協約國的士兵不得不脫下防毒面具,暴露在毒氣中。這在意大利戰役中導致了大量傷亡,尤其是在早期協約國士兵不了解這種毒氣的情況下。[2][3]
氯化苦在常溫常壓下是不溶於水的無色液體,且不與水發生反應。它的蒸汽壓是24 mm Hg,揮發性與光氣接近,介於光氣與芥子氣之間。[2] 氯化苦能以吸入、進食及經皮膚進入人體。它對眼睛、皮膚和肺部均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實驗證明其刺激性會使人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濺入眼睛之後則會使角膜水腫甚至液化。[5][6] 因此,氯化苦只能以毒氣彈的形式用作化學武器。[2]
氯化苦具有高毒性。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
曾有報道指,27名纖維素工廠的工人,在暴露於高濃度的氯化苦中3分鐘後,一直呼吸困難並不斷咳嗽,並在3至12小時內均患上了肺炎;病情隨即惡化成肺水腫,其中有一名工人因此而死亡。[6]
氯化苦目前一般作為熏蒸劑用於控制土壤里的害蟲,尤其是草莓園。[1][7] 偶爾它也會被用於毒殺田地里的兔子等脊椎動物。作為熏蒸劑時氯化苦常與其他同類藥劑一同使用(如溴甲烷、1,3-二氯丙烯和磺酰氟),以此增強藥效及起到警告作用(因其具有強烈刺激性,容易被察覺)。[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