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乙酸鈉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氟乙酸鈉是一種有機氟化合物,化學式為FCH2CO2Na。這種無色鹽的味道類似於氯化鈉,可用作代謝毒物。鈉鹽和鉀鹽都是氟乙酸的衍生物。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3月3日) |
氟乙酸鈉 | |
---|---|
![]() | |
![]() | |
IUPAC名 Sodium 2-fluoroacetate | |
別名 | 1080;SFA;Sodium monofluoroacetate;Compound 1080 |
識別 | |
CAS號 | 62-74-8 ![]() |
PubChem | 16212360 |
ChemSpider | 589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JGFYQVQAXANWJU-REWHXWOFAP |
Beilstein | 3915223 |
Gmelin | 470376 |
UN編號 | 2629 |
EINECS | 200-548-2 |
ChEBI | 38699 |
RTECS | AH9100000 |
KEGG | C18588 |
性質 | |
化學式 | NaFC2H2O2 |
摩爾質量 | 100.0 g/mol g·mol⁻¹ |
外觀 | 柔軟的無色或白色粉末 |
氣味 | 無味[1] |
熔點 | 200 °C(473 K) |
沸點 | 分解 |
溶解性(水) | 可溶 |
危險性 | |
GHS危險性符號![]() ![]() | |
GHS提示詞 | Danger |
H-術語 | H300, H310, H330, H400 |
P-術語 | P260, P262, P264, P270, P271, P273, P280, P284, P301+310, P302+350, P304+340, P310, P320, P321 |
主要危害 | 有毒,可燃 |
閃點 | ? |
PEL | TWA 0.05 mg/m3 [skin][1] |
致死量或濃度: | |
LD50(中位劑量)
|
1.7 mg/kg(大鼠,口服) 0.34 mg/kg(兔,口服) 0.1 mg/kg(大鼠,口服) 0.3 mg/kg(天竺鼠,口服) 0.1 mg/kg(鼠,口服)[2]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歷史和生產
氟乙酸鈉的滅鼠效果於1942年得到報道。[3]名稱「1080」是指這個毒藥的目錄號碼,這個號碼之後成為了它的品牌名稱。[4]
自然出現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