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毛島蜜雀是於1973年由夏威夷大學的學生在茂宜島海勒卡拉國家公園東北部海拔1980米的地方發現。根據DNA的分析顯示,牠們屬於一個古老的管舌鳥分支,其結構亦與其他夏威夷的管舌鳥不同。
保育狀況
根據化石紀錄,毛島蜜雀只生活在茂宜島的乾旱部份,介乎海拔275-1350米。發現時估計牠們只餘下200隻,每平方公里約有76隻。到了1985年,每平方公里就只餘下8隻,可見在10年中其數量大幅下降超過90%。於1980年代,牠們就已經在東邊消失,只分佈在哈那威的西部。[2]
毛島蜜雀的衰落主要是因失去棲息地、疾病、受到豬、大家鼠、貓及獴的掠食,並其主要食物-蝸牛的減少所致。當地曾嘗試多種保育方法,包括在牠們的分佈地清除豬隻,又嘗試人工培育[3],但都不成功。
自2004年,多次的勘察都未能再次發現牠們,但國際鳥盟仍然將之列為極危物種。但在2019年,IUCN宣告毛島蜜雀已因喪失棲息地、鳥瘧疾、物種入侵原因而滅絕。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