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泰維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爾泰維勒(阿拉伯語:بيرطويل,羅馬化:Bi'r Tawīl,意為「深水井」)是一個面積為2060平方公里的貧瘠地區,鄰近埃及與蘇丹的邊界,是一塊無主土地。雖然其形狀為四邊形,但有時亦稱比爾泰維勒三角。比爾泰維勒是1899年的兩國邊界在1902年調整時唯一往南調的邊界,其北界較長,為北緯22度緯線,其南界東西長為46公里,北界東西長為95公里,南北距離則約為26至31公里。比爾泰維勒在1902年被劃歸埃及,因為其為埃及亞斯文附近的阿巴德人部落的放牧地,在此同時在北緯22度以北的哈拉伊卜三角區因該地的部落屬於蘇丹人而被劃歸蘇丹。哈拉伊卜三角區與比爾泰維勒接觸於一點(四點匯)。埃及目前實際控制此區,但沒有宣稱占領,政府地圖上亦沒有此區[1][2]。
1899年,英國勢力抵達此區,英埃共管蘇丹的邊界被設在北緯22度,但1902年英國重新設定了行政邊界,以居民在地理上與文化上都較接近蘇丹為由,將北緯22度以北的一塊原屬埃及的三角形地區(即哈拉伊卜三角區)劃歸蘇丹,該區從此即歸喀土穆的英國總督管轄。
埃及宣稱的邊界為1899年的邊界,即將哈拉伊卜三角區歸屬埃及,比爾泰維勒歸屬蘇丹,蘇丹則聲稱將哈拉伊卜三角區歸屬蘇丹,比爾泰維勒歸屬埃及的1902年邊界,即兩國都宣稱擁有哈拉伊卜三角區,而都不聲稱擁有只有哈拉伊卜三角區十分之一大小、資源貧乏又不靠海的比爾泰維勒。在國際法上,兩國都沒有基礎同時聲稱擁有兩地的主權,也很難有第三國聲稱擁有比爾泰維勒,因為該區只與埃及和蘇丹相連。因此比爾泰維勒是現存少數陸地上的無主土地之一[3]。
因為是無主地,比爾泰維勒被許多私人國家宣稱為領土,但因為地處偏遠又荒涼,這些宣稱者大多不是此地居民,國際上也沒有人認真看待之。 2014年6月,一名美國人希頓在此地宣佈建立「北蘇丹王國」,其原因是為了圓「女兒的公主夢」[4]。 2017年11月7日,來自印度印多爾的24歲男子蘇亞甚·迪克西特(Suyash Dixit)在經過兩個晚上的規劃後最終抵達該地區並在該地豎立國旗同時種下了一些種子,其後其宣稱在此地建立迪克西特王國(kingdom of Dixit)並稱自己為迪克西特王國國王[5][6]。2020年,又有一個新的國家「卡西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Cathiland)宣稱在該土地上建國[7]。
比爾泰維勒北部的山區有賈巴爾泰維勒山(Jabal Tawil、21°57′56″N 33°48′05″E),高459公尺。東側有Jabal Ḩajar az Zarqā'山區,高662公尺。南部有瓦第泰維勒山(Wadi Tawil、21°49′25″N 33°43′42″E)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