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
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的一座道教名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當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即依此山而定名。漢江南岸,西北-東南走向,長260餘公里,為大巴山脈東段分支,起自湖北、陝西兩省邊界,止於襄陽市南,隔漢江和大洪山遙對。武當山景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另三座為龍虎山、齊雲山和青城山)。
歷史沿革
-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當縣,屬漢中郡。《太平寰宇記》:「取武當山以為縣名。」(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關門巖北。)[1][2][3][4]
- 東漢永元年間(89年),班固所撰《漢書》,首先提到:「武當,舞陰,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5]
- 東晉咸和中,歷陽人謝允,辭掉羅縣縣令之職,隱遁於此山,故亦名「謝羅山」[6]
- 北魏《水經注》載:「武當山,一曰太和山,亦曰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
- 唐貞觀年間(627年),皇帝李世民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
- 乾寧年間(896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元帝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
- 大德八年(1304年),元帝特穆爾封「武當福地」。
- 明永樂十年(1412年),明帝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璡、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工匠大修武當山。
-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十二年,敕建的大嶽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7]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傑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
- 1961年,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因丹江口水庫蓄水,包括「武當山九宮之首」淨樂宮在內的武當山古建築群約1/3部分、古均州城以及許多楚國早期遺址和墓葬,被徹底淹沒,眾多珍貴文物淹沒水下或被民眾拉走當建築材料[8][9][10]。
- 1982年,二月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月武當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1988年,一月「治世玄嶽」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94年,十二月十七日「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1996年,十二月南巖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1年,七月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6年,「武當山九宮之首」淨樂宮複製竣工,位於丹江口市東郊淨樂湖北坡,5月25日國務院將原淨樂宮的櫺星門、龜馱碑(1958年搶救文物)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11][12]。
- 2007年,五月啟動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工程。
- 2012年,武當山啟動武當大興六百年20餘項大型系列活動。七月五龍宮景區正式投入開發建設。八月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九月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完成。
自然景觀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山勢奇特,雄渾壯闊。有72峰、36巖、24澗、11洞、10石9台等,構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秀境。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常年紫氣氤氳,風雲變化莫測,四季景致各異。1994年,聯合國赴武當山考察組官員考斯拉稱讚:「武當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13]
2009年8月,武當山被列入了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主要景區
武當山主要景區有金頂景區、南岩景區、太子坡景區、福壽康寧園景區、玄岳門景區、瓊台景區和五龍宮景區。
金頂景區位於天柱峰周圍,由朝天宮、一二三天門、太和宮等組成。
太和宮建於明永樂14年(1416年),現在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宮中主體建築金殿位於峰頂,為銅製仿木結構建築。
紫霄宮在展旗峰下,是武當現存最完整的宮殿之一。整個建築採用皇家建築法式,現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當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南岩面對金頂,是真武修真得道之地。修建於元代的天已真慶宮石殿嵌在峭壁之間,為武當36岩最著者。
位於太子坡至紫霄的古神道上,現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為武當集團道場配合現代反樸歸真理念。園中廟觀「龍泉觀」,武當八觀之首。龍泉觀是武當唯一提倡孝道的道觀,供奉玄武大帝(北帝),為北帝紀念父母之地。龍泉觀前方,有一座武當山古香道上最長的石橋--天津橋,天乃天庭,津為河流渡口,由於古橋連接山上上十八盤與下十八盤之中間,橫跨九渡澗,有香客走過此橋,直達天庭的意思,故名天津。天津橋亦與北京紫禁城內,橫跨金水河的玉帶橋南北呼應,故宮玉帶橋位於午門後,遙望太和殿,直通唯一在故宮中軸在線的神廟,北帝廟欽安殿,故玉帶橋也是連接天子與萬民的橋梁,是明朝「北修故宮,南建武當」的典範。
景區位於武當山北麓,由玄岳門、遇真宮、元和觀、玉虛宮等景點組成。
玄岳門,為「治世玄岳」石坊的俗稱,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敕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虛宮,位於武當山北麓,全稱「玄天玉虛宮」,因真武神被封為「玄天上帝」、「玉虛師相」而得名。建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嘉靖年間擴建,是當時武當山規模最大的一宮,曾為張三丰修煉之地。玉虛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和觀,位於玉虛宮東2.5公里的玉皇閣下,是武當山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觀,全稱「元和遷校府」
景區位於青龍嶺一帶,由磨針井、太子坡、逍遙谷等景點組成,基本按照真武修真的故事設計和布局。 太子坡,相傳真武太子經姥姆磨針超度後,復回再次修煉,所以又名復真觀。觀中有一柱十二梁、九曲黃河牆等勝景。
景區位於武當山南側,由老君洞、八仙觀、瓊台上中下觀等景點組成。
景區位於西神道,由五龍宮等景點組成。
道教文化
武當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武當山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自春秋至漢末,武當山已經是宗教活動的場所,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唐貞觀元年,唐太宗敕建五龍祠。到唐末,武當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時,皇室封號武當山真武神,成為元朝皇帝「告天祝壽」的重要場所。到明代,武當山被封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成為道教第一名山,武當山也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一處道場。
武當山山上眾多的道教古建築始建於唐,宋、元兩代繼續擴展。明代是武當山建築的鼎盛時期。明永樂年間,「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明成祖大修武當山,耗資數以百萬計,日役軍民工匠30萬人,歷時14年,建成9宮8觀等33座建築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整個建築體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佈局,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古樸園林福壽康寧園也充分體現了返璞歸真,以尋幽探秘宣揚道家思想。山間道觀總數曾達2萬餘間。部分珍貴宮殿被丹江口水庫淹沒,目前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遺址9處,另有文物7400餘件。
1994年武當山道觀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8年武當山道教學院成立。
武當道樂還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武當武術:武當武術又名內家拳。元末明初,武當道士張三丰集其大成,被認為是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武當武術的理論核心是「陰陽消長、八卦演變、五行相剋」,是中國武術一大名宗,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稱,被列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旅遊
- 丹江口水庫 :分布於豫鄂兩省,是漢江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工程。
- 伏龍山:又名賽武當,因主峰高出武當山天柱峰118米而得名,為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
歸屬權之爭:1997年7月,武當山風景區管理局(鎮)與省級武當山旅遊經濟開發區合併成為湖北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即湖北省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湖北省武當山風景管理局、湖北省武當山旅遊局,為正縣級機構,幾乎和縣級市丹江口市同級,名義上仍屬於丹江口市管轄。2003年1月,武當山的發展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當年6月17日,省政府決定在武當山設立真正意義的旅遊經濟特區,實施「主權不變、治權獨立、事權下放」,賦予武當山獨立行使縣一級政府職能,丹江口市完全失去管轄權,這兩次歸屬權的變更都遭到丹江口市民的強烈不滿,2000年4月7日和2004年9月15日,丹江口市先後兩次10萬人上街簽名要求收回武當山的管理權,並使得丹江口市與上級十堰市產生巨大的矛盾。[來源請求][14]
影視形象
圖集
-
福壽康寧園-龍泉觀
-
玄帝殿
-
紫霄宮
-
福壽康寧園-民生台
-
福壽康寧園-天津橋
-
紫霄宮朝拜殿
-
瓊台中觀
-
瓊台中觀三清殿
-
武當山復真觀
-
武當山玉虛宮遺址
-
逍遙谷
-
太子坡
-
磨針井
-
武當山太和宮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