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山講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橄欖山講論是對觀福音三書中,《馬太福音》第24至25章、《馬可福音》第13章和《路加福音》第21章所記載,在耶穌受膏及耶穌受難之前,耶穌在橄欖山上發表的一篇演講或布道。按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的講論版本是基於馬可福音的版本。
聖經中很少有其他經文比橄欖山講論更多地成為爭議的焦點。在這三卷福音書的記載中,都包括許多對未來事件的預言,其中包括:
有些學者還認為在橄欖山的講論並非偶然,而是附和了《撒迦利亞書》中的一段關於彌賽亞與其反對者之間的最終決戰地點的預言。
耶穌說到「你們幾時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它就在門口了」,「這一代人」還沒有「過去」,這一切事都要發生。
關於《馬太福音》第24章有2種完全相反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受到末世預言實現論(preterism)的支持,認為所有(至少大多數)聖經預言,包括馬太福音24章中的每一件事(例如耶穌再臨、審判日和世界末日),已經應驗於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人毀滅的事件。[1]韋恩·傑克森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對公元70年解釋的主要部分提出了批評[2]。
第二種主要的教義是未來派(Futurism),認為橄欖山講論是一種末世指南,允許人們為這一時間作出抉擇,因為基督將再臨並開始他的「千年國度」的統治。Hal Lindsey 在他的暢銷書《末期的偉大行星地球》(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首次出版於1970年)中,認為《馬太福音》第24章中的預言預示着:見證了以色列復國的「一代人」,也就是將要看到《馬太福音》第24章中徵兆應驗的那一代人——他預計基督大約在1988年再臨。他從以色列復國的1948年開始計算,將一代人算為大約40年。[3]後來林賽將時間表從40年延長到100年,並且不再確定最終的一代是否開始於以色列復國[4]。
根據對觀福音書的記載,一位未記載姓名的門徒對希律聖殿的宏偉發出評論,這座建築據信有10層樓高,很可能是用黃金、白銀及其他貴重材料裝飾(Kilgallen 245)。但是,這段經文記載,耶穌說到,將來沒有一塊石頭會完整無缺地留在建築物中,整座建築將會變成一堆廢墟。
然後這位門徒詢問關於此事的徵兆:「什麼時候會有這事?你的來臨和這世代的終結有什麼兆頭?」這位門徒可能是假設聖殿的被毀,和世界的末日,將發生在同一時間。耶穌試圖糾正這種觀念:首先,通過討論羅馬的入侵(馬太福音 24章4–34節,然後通過解釋他的再臨,實施審判世界(vv. 35–51)。
耶穌首先警告他們,有些事情的發生,並不能夠解釋為他再臨的徵兆:
這時,耶穌稱這是「產痛」的開始,並且又描述了更多的帶來千年國度的「產痛」:
然後耶穌警告門徒,行毀壞的可憎之物(Abomination of Desolation)要「站在不當站的地方(聖地)」,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還加上了「讀這經的需要會意」。通常認為是參考了但以理書 的一段(但以理書 9章27節 和11章31節)。
根據末世預言實現論的解釋,這些預言中的每一項都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時得到了應驗[5]。
雖然但以理書中的這一段據說是在巴比倫之囚期間,天使加百列向但以理口述的預言,一些現代學者相信這也會應驗在但以理以外的時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