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宮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森林宮大橋(德語:Waldschlößchenbrücke,又作:Waldschlösschenbrücke),是一座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穿越易北河的行車橋樑。大橋是為了紓緩德累斯頓內城的交通擠塞而興建。由於當時德勒斯登易北河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於大橋的建造工程表示強烈反對,並警告將會撤銷德累斯頓易北河谷的世界遺產資格,大橋的建造工程變得極具爭議性[1]。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在2006年因大橋的建造工程而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河谷是當時歐洲兩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另一個是科索沃中世紀古蹟群),並在2009年正式成為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2]。
2 sources
歷史
在大橋現時位置興建一座大橋的計劃已經存在了一個世紀。1996年,德累斯頓市議會在參考經過修正的交通模型後批准興建大橋。經過了近八年等待規劃許可的準備,2005年,市政當局為大橋建造工程舉行公投,其中支持興建大橋的佔大多數。2006年4月,市議會煞停了建造計劃,以跟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對聲音[3];薩克森自由州政府對此表示不滿。2007年3月,薩克森州高等法院(Sächsisches Oberverwaltungsgericht)作出了有利於大橋建造工程的裁決[4]。時任德國聯邦議院副議長胡爾夫岡·蒂爾塞對於該裁決,稱當日「對德國來說是悲傷的一天」[5]。
大橋的建造工程其後再遇阻滯。2007年8月,德國的行政法院作出裁決,要求當局採取措施以確保瀕危的小蹄鼻蝠受保護,因為該物種當時在德國境內只餘下650隻,而有一部分以擬建大橋的位置棲息。德國法院在同年11月作出裁決,允許大橋恢復施工。[6]
由於大橋正式動工建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2009年6月25日投票決議將德累斯頓易北河谷由世界遺產中除名。德累斯頓易北河谷是首個被除名的歐洲世界遺產,以及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首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是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2][7]
大橋在2013年8月24日正式啟用[8],並在同月26日早上通車。
6 sources
結構
大橋全長636.1米,是一座複合結構建築。大橋由主橋和兩端接線組成,其中易北河左岸接綫長274.81米,而右岸接綫則長213.49米,兩端接線皆由V形樑柱支撐。大橋主橋長148米,橋下淨空26米,由兩座鋼拱支撐。[9]
大橋採用了德國柏林ESKR在1997年的公開比賽的獲獎設計;該設計獲得比賽首名,該工作室也因而獲得75000德國馬克的獎金[10][11]。大橋由PERI GmbH(德語的「有限責任公司」)建造[12]。
4 sources
圖集
-
大橋在德累斯頓易北河流域的位置(紅色)
-
大橋和其他德累斯頓橋樑的比較圖
-
日間的大橋
-
夜間的大橋
-
大橋基座的V型樑柱
-
大橋位置原貌(攝於2003年)
-
建造中的大橋(攝於2010年12月)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