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廳(とうえんちょう Tōen chō),原稱桃仔園廳(とうしえんちょう Tōshien chō),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之一,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11月至1920年10月間,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楊梅壢、鹹菜硼、中壢等六支廳。其範圍包含現今的桃園市,新竹縣關西鎮,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和樹林區。
沿革
桃園廳管轄範圍包含桃澗堡、海山堡和部分竹北二堡。此地區於1895年8月由台北縣管轄,桃澗堡和海山堡由「台北縣直轄」,竹北二堡則是由「台北縣新竹支廳」管轄。1897年6月,臺北縣的桃澗堡下設有「桃仔園辨務署」(管82莊)、「中壢辨務署」(管35莊),海山堡下設有「三角湧辨務署」,新竹縣的竹北二堡下設有「新埔辨務署」。1898年6月28日,新竹縣被裁撤,新埔辨務署改隸臺北縣,而中壢辨務署併入桃仔園辨務署[1]。1899年7月21日,新埔辨務署被併入桃仔園、三角湧辨務署[2]。1899年10月7日,台北廳的辨務署下改劃分為135個區,桃仔園辨務署下轄24區,三角湧辨務署下轄14區[3]。1900年8月24日,三角湧辨務署改為「大嵙崁辨務署」[4]。
1901年11月11日,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北縣為基隆、深坑、台北、新竹、桃仔園等五個廳級行政區;桃仔園辨務署、三角湧辨務署合併成立桃仔園廳,最初下轄大坵園、三角湧、大嵙崁、楊梅壢、鹹菜硼、中壢等6支廳,而原隸屬大嵙崁辨務署的第1至14區改為第25至38區[5]。1903年1月1日,桃園廳下整併為219個街庄,並修改區名編號,整併為26區[6]。1905年4月1日,「桃仔園廳」改稱「桃園廳」[7];同年7月1日,整併為27區,區名由數字改為地名[8]。1909年10月,台灣的行政區劃由二十廳改制為十二廳,而桃園廳的行政區劃照舊。1914年4月1日,由桃園廳大嵙崁支廳管轄的蕃地增設高崗(ガオカン)支廳[9]。1915年2月27日,大坵園支廳裁撤,其下的竹圍區與大坵園區併入桃園廳直轄,石觀音區併入中壢支廳[10]。1920年9月1日,台北廳新莊支廳貴仔坑區的「塔藔坑莊」及同支廳樹林口區的「牛角坡莊」劃入桃園廳直轄龜崙口區;三角湧支廳鶯歌石區的「中莊」劃入大嵙崁支廳大嵙崁區[11]。
1920年10月1日,時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為提高地方官的權限,廢西部十廳,實施「五州二廳」制度,部分鹹菜硼支廳併入新竹州新竹郡,三角湧支廳併入臺北州海山郡,大嵙崁支廳併入新竹州大溪郡,其餘併入新竹州桃園郡和中壢郡。
堡里 | 1895年5月 | 1895年8月 | 1897年6月 | 1898年6月 | 1901年11月 | 1920年10月 | ||
---|---|---|---|---|---|---|---|---|
海山堡 | 台北縣新竹支廳 | 台北縣直轄 | 台北縣 | 三角湧辨務署 | 台北縣 | 三角湧辨務署 | 桃園廳 | 併入台北州與新竹州 |
桃澗堡 | 桃仔園辨務署 | 桃仔園辨務署 | ||||||
中壢辨務署 | ||||||||
竹北二堡 | 台北縣新竹支廳 | 新竹縣 | 新埔辨務署 | 新埔辨務署 |
-
1901年桃仔園廳位置,北側灰色地區
-
1909年桃園廳位置,橘色地區
歷任廳長
行政區劃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