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拜船塢(英語:Couper Dock),是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北部長洲街188號,黃埔造船廠廠區內[1]的一處船塢,以建立者約翰·柯拜(John Couper)命名。在其基礎上成立的J.C.Couper & Co.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外資企業,也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個造船塢、同時是中國近代工業最早出現的工廠[2],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萌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最早開端。
1845年,大英輪船公司職員,蘇格蘭人約翰·柯拜被公派到廣州任公司代表,他在長洲島原有的一些土船塢的基礎上開展船舶修理業務,建立了一個石船塢,被稱為柯拜船塢。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柯拜船塢被搗毀,柯拜本人也被廣州民眾擄走,不知所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後,清政府被迫向柯拜家族支付12萬銀元作為賠償,1861年柯拜之子約翰·卡杜·柯拜便利用這筆賠款建立了J.C.Couper & Co.,將船塢擴建為4座,其中1座於1862年建成,位於現黃埔造船廠內,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西側約20米處,塢長167.64米、塢口寬為24.38米、深5.19米,四周用花崗石砌成。塢的兩邊層疊著一級級石階梯,塢口向著新洲河道,為正北方向。此塢有兩道浮門,分內外兩區,可供兩艘中、小型船隻同時入塢,或一艘5000噸的輪船入塢修理。這個船塢在19世紀60年代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石船塢」。1863年,約翰·卡杜·柯拜將船塢出售給怡和洋行等財團,成為香港黃埔船塢公司(The 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mpany Limited)的資產,及後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出售船塢予兩廣總督劉坤一,集中發展香港船塢。香港黃埔船塢英文名中的「Whampoa」,正是廣州黃埔的傳統英文譯名。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埔造船廠在開挖地洞和隧道時,將船塢填塞了近四分之一。後來又在塢前修築馬路,致船塢現在剩130.2米,已不能與珠江相通。由於兩道浮閘已被拆毀,亦失去修理船隻的作用。1999年,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月,列入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1]。2022年7月,列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3]。2024年2月,船塢所屬的中國船舶黃埔文沖文化園被列入第三批廣東省工業遺產名單[4]。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