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才添(1903年4月12日—1989年11月13日),字達庵,號博敏[3]臺灣宜蘭縣人,在日治時期結束後,擔任數種公職,於民國四十九年到五十三年(1960年-1964年)間擔任宜蘭縣縣長。此外他也是蘭陽窯業株式會社[註 7]與私立復興工業學校的創辦人。[2]

事实速览 林才添, 個人資料 ...
林才添
Thumb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3-04-12)1903年4月12日
日治臺灣宜蘭頭圍莊小金面[1]
逝世1989年11月13日(1989歲—11—13)(8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1]
國籍 大日本帝國(190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69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親屬生母:薛氏。
學歷
經歷
著作
关闭

生平

林才添出生時生母因難產而失去意識,由宜蘭頭圍儒醫林應魁所醫治,後來並被他收為養子。於七歲時進入頭圍公學校就讀,畢業後未升學就讀中學校,而是向其養父林應魁學習漢學。而在他十五歲時,開始過著晚上在頭圍區長役場向劉騰輝學習漢文,白天在「金石香號」工作並學習簿記、珠算、刻印等技能的半工半讀生活。[3][1]

而到了大正七年(1918年)時,他在參加於宜蘭公學校舉辦的代用教員養成講習後,成為頭圍公學校的雇員,於任教期間曾做為大谷公學校[註 8]的代表去參加宜蘭郡教學研究發表會,並在《臺灣教育》雜誌發表文章。除此之外,他還曾被推舉為頭圍青年會長。後來林才添在昭和二年(1927年)的1月辭去教職,專心擔任頭圍信用組的理事,並使頭圍信用組合成為當時的模範組合。[3][1]

至於公職方面,林才添在昭和五年(1930年)時被選為官派頭圍莊協議會員,後來又連任二屆,而在五年後(1935年)他辭去官派職位,以民選方式當選並連任至日治時期結束為止。而在他擔任內協議會員期間曾爭取建設大溪漁港、二圍公學校的遷校。此外他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擔任宜蘭郡保甲協會會長與頭圍保甲密合會會長,三年後(1940年)赴朝鮮、東北、華北、京滬一帶考察,之後在十七年(1942年)成為頭圍莊警防團團長[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由首屆頭城鄉民代表會選為第二屆頭城鄉鄉長[註 9],三年後(1949年)又獲選為宜蘭水利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民國四十年(1951年)時以全宜蘭縣第一高票當選首屆宜蘭縣議員,之後連任第二、三、四屆議員,並在第三、四屆時還膺選為宜蘭縣議長。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高票當選為第四屆宜蘭縣長。[3][1]

晚年從政壇退隱後,仍繼續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宇會臺灣省分會宜蘭縣支會支會長、仁濟救濟院常務董事,以及頭城登瀛吟社社長。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擔任《頭城鎮志》的編纂委員,並開始撰寫回憶錄。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11月13日,於頭城病逝,享年八十七歲[註 10][1]

著作

  • 《達庵八三回憶錄》:為林才添於1985年春天開始撰寫,1986年3月自行出版的回憶錄。內文分五篇,主要內容是作者家庭與個人經歷,以及所參與的地方公共事務。書名取為八三是因為當時作者為八十三歲的關係[4]

註釋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